当前位置:

湖南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齐冬莲:助力“学渣”变“学霸”

来源:红网 作者:董成敏 王月泉 编辑:苏小莉 2015-12-22 11:37:31
时刻新闻
—分享—

齐冬莲与学生在一起


  红网长沙12月22日讯(通讯员 董成敏 王月泉)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德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齐冬莲,湖南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兼具师德师爱的好老师。
  
  帮助“学渣”变身“学霸”
  
  “无师爱,非教育”,这是从教近20年来齐冬莲得出的结论。而她眼中的“师爱”包括对学生的关心、引导、鼓励、肯定与分享。她坚信:无师爱,非教育,教书育人,“爱”字为先。
  
  2011年9月29日第8节课下课后,学生们大多都三五成群急匆匆地离开教室赶去就餐。她无意中瞥见教室最后一排有一位男生迟迟未动,独自一人显得有些落寞无助。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齐冬莲决定和这位同学聊一聊。交谈中知道了他的名字及籍贯,了解到他的家境和学习底子都不太好,与人相处也不得要领,加之气候饮食方面的不适,这些因素都使初来乍到的他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正如齐冬莲所担心的那样,这位同学有三门课程没有及格。新学期开学时,齐冬莲对他的学习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学期末,他的所有课程都顺利通过了,几个学期下来,他跟大一时候的那个羞涩腼腆又有些自卑的大男孩相比,成熟了很多。
  
  毕业前,他感叹说:老师主动跟他打招呼让他很意外、主动回短信让他很欣喜、天气变化时提醒他添衣御寒让他感觉很温暖。当他功课不及格时,老师用鼓励代替指责。与室友相处不畅时,是老师的开导给了他正视不足的勇气。聊起这些,这个已经褪去青涩变得成熟的大男生却没能忍住泪水,他说是因为齐冬莲,才让一个曾经的“学渣”,变成了同学眼中名副其实的“学霸”。他,就是管理1101班的金鹏,目前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最希望自己日后能成为一个如齐老师一样的能做学生榜样的真心关爱学生的好老师。
  
  热心公益以身作则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教师人格的力量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更决定了他们的行为选择。齐冬莲深知学生具有强烈的“人格直觉”和“向师性”,往往是“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学生从情感上、心理上能“近其师”,“信其道”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如何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和陶冶学生?齐冬莲认为,除了以身作则之外,别无它法。
  
  自从2010年加入了“长沙第一福利院爱心爸妈群”,5年来,齐冬莲已经参与了多次捐款捐物活动,积极参加群里组织的活动,去带去食品衣物去看望“跳马家寄点”的孩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种于无声处以身作则对学生所产生的正能量,远远超过了讲道理本身。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陆续加入“爱心爸妈”队伍,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证明。如营销1404班赵亦鑫、广告1301班的汪鑫、王丽荣等等学生都在她的影响下投身于各类公益活动中。
  
  在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考评中有这样一些记录:“齐老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负责任的好老师。”“齐老师对工作的执着、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将影响我一生。”“老师弱不禁风,经飓风;柔情似水,似海水。”作为一名公共课老师,还能让学生在毕业很久后记得,不仅要靠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靠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所产生的教育力量。
  
  坚定信念,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引领学生
  
  面对日益理性、日益活跃、日益多变的新时代大学生的质疑、挑战以及困惑,一方面,齐冬莲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信仰自觉,紧跟党中央理论创新的步伐,自觉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保证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她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重读经典原著,通过原原本本、扎扎实实地研读原著,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学习中,齐冬莲紧密联系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他们关注和困惑理论热点问题。营销1404班的阳依婷同学在课程结束后给齐冬莲发了这样一条短信:“感谢老师一个学期来的辛勤教诲,老师真是太有才了,听得入神时教室里安安静静,讨论激烈时则唇枪舌战。”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齐冬莲,自己愿意做“叶的事业”,这是一名用真心传承“师爱”教师的无悔选择。
  
  个人简历:齐冬莲,湖南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已近20年。获得过省级教学竞赛三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省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在求索、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多年来,她一直遵循教师行为准则,坚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信念,在工作岗位上,以“爱”滋润学生,以“行”感染学生,以“理”引领学生,辛勤劳作,默默耕耘。

来源:红网

作者:董成敏 王月泉

编辑:苏小莉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2015/12/22/404740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