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生抗战历史知识主要来自课堂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芳 李惠民 赵丽媛 编辑:苏小莉 2015-09-01 10:18:05
时刻新闻
—分享—

 

( 图1 大学生对中国抗战历史的了解程度)

( 图2 大学生对关键战役的了解情况)

(图3 大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抗战历史的原因)

(图4 大学生对纪念活动的关注度)

( 图5 大学生关注纪念活动的途径)

( 图6 大学生参加纪念活动的意愿程度)

 

  ▶▶调查背景及方法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201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纪念活动通知,将活动主题定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安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与实现中国梦的重大责任。在当前国际国内舆论风云激荡的背景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优先的价值。因此,大学生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认知状况及对相关纪念活动的参与情况值得关注。基于此,为了解全国大学生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认知情况和关注情况、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参与程度及参与愿望,2015年8月,兰州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对全国近100座城市200所大学1424名大学生,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中国大学生,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借助“问卷星系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范围覆盖全国。从回收的样本来看,男性大学生占了42.8%,女性大学生为57.2%;本科生比例61.4%,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为38.6%;人文社会科学类大学生比例为75.5%,自然科学类的大学生比例为24.5%。样本相对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但包括华南、华中、西南、东北等所有地区的大学生。整体来看,样本在学科代表性方面有所偏差,但基本能反映全国大学生的整体情况。

[NextPage]


  
  ▶▶大学生对抗战历史的认知程度分析
  
  1.近九成大学生知道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知道此事的大学生占所有受调查大学生的88.8%,仅有11.2%的大学生不知道此事。所调查的大学生中,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9月3日的大学生的比例为63.4%,有27.2%的被调查大学生误将日本投降日(8月15日)作为抗战纪念日,还有少数同学将7月7日(七七事变发生日)误认为抗日战争纪念日。
  
  2.大学生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在本次调查中,9.5%大学生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十分了解,并能对其详细讲述。54.7%大学生基本了解抗战历史,知道抗日战争发展阶段、关键战役、重要人物和重要时间节点等。“十分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重相加达到64.7%,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抗日战争有一定的认知度。34.5%大学生对抗战历史不太了解,只粗略知晓发展阶段、个别战役、人物和时间节点等。只有1.3%大学生完全不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整体上看,大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3.绝大部分大学生对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了解比较全面。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了解程度较高且比较全面。在所列举的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中,大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血战台儿庄、西安事变、东北沦陷等了解程度在90%左右。对国民党抗战历史如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缅甸远征军、长沙会战、武汉会战等知晓度程度也较高,在75%及以上。大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第一战——江桥抗战了解比例最低,只有31.1%。只有极少数大学生对抗战的重大事件都不了解。整体上看,大学生关于抗战历史认知的“事件记忆”特征明显。
  
  4.历史文献及课堂教学是了解中国抗战情况的主要途径。
  
  调查发现,大学生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途径十分多元。其中,通过历史书籍、文献和课堂教科书进行了解比重在80%以上,是大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最主要途径;其次是通过抗战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占73.3%;新闻报道、博物馆、红色景区旅游、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大学生通过网络社区、论坛、贴吧、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平台了解抗日战争历史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的认知来源梯度说明,大学生对抗战历史的认知来源主要是通过传统渠道如历史文献、课堂的传播获得的,新媒体的影响已经产生,但非主流。
  
  5.当代大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抗战历史,“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为首要原因。
  
  调查显示,97.6%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抗战历史,仅有2.4%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了解抗战历史。在认为有必要了解抗战历史的大学生中,82.6%的大学生认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是必须了解抗战历史的首要原因,说明爱国情怀是大学生认知了解抗日战争的重要原因。其他原因如“珍爱和平、警惕战争”、“以史为鉴、振兴中华”、“传承抗日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及“了解真实抗战史,明确中国反法西斯的地位和作用”等大学生认同程度也较高。调查还显示,大学生因“对当前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关注”和“对当前东亚、太平洋国际局势发生变化的关注”而认为有必要了解抗战历史的受访者比重均超过四成,说明大学生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比较关注,成为关注抗战历史的重要原因。
  
  对于那些极少数认为没有必要了解抗战历史的大学生,首要原因是“对抗战历史的过度政治性宣传影响了解兴趣”,其次是“对抗战历史的过度娱乐化演绎”及“缺少对抗战历史的权威叙述文本,真伪难辨”,也有少数人认为“历史久远,与当下无关”、“没有多少时间精力”或“不希望每一代人都活在仇恨中,希望地球的居民都好好相处,互相尊重”而选择不去了解历史。
  
  6.抗战的原因、后果及主要历程和抗战的经验及教训是大学生对抗战的主要关注点。
  
  在认为有必要了解抗战历史的大学生中,他们关注抗战历史的哪些方面呢?调查显示,75.4%的大学生“关注抗战的原因、后果及主要历程”、73.5%的大学生关注“抗战的经验与教训”。同时,大学生对“抗战在百年来中国历史中的意义和影响”、“抗日英雄人物”及“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影响”也比较关注。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对“国民党抗战情况”和“共产党抗战情况”的关注比例相当。反映出大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关注与认知问题比较集中在重大、深层次的问题上,同时体现了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特点。
  
  7.抗战历史正剧大学生收看率较高、喜爱程度高,而抗日雷剧大学生收看率低且评价低。
  
  在调查过程中,问卷列举了30部抗战的影视片,让大学生选择收看情况并进行评价。从收看情况来讲,收看率在50%以上的基本都是抗战正剧,分别为《小兵张嘎》、《亮剑》、《地道战》、《金陵十三钗》、《雪豹》、《红高粱》,收看率分别为87.3%、78.2%、70.6%、60.5%、52.0%和51.4%;非正剧中仅有拍摄较早的《举起手来》收看率在50.1%;收看率15%以下的基本都是抗日雷剧,如《向着炮火前进》、《箭在弦上》、《喋血孤城》、《抗日奇侠》、《一起打鬼子》等。
  
  从喜欢程度来讲,大学生看过且比较喜欢的影视片依次为《亮剑》、《雪豹》、《金陵十三钗》、《风声》、《小兵张嘎》、《厨子、戏子、痞子》、《红高粱》、《战长沙》、《地道战》、《我的团长我的团》、《永不磨灭的番号》、《地雷战》,大学生喜欢的比例在40%以上,这些受大学生青睐的片子中,仅有《厨子、戏子、痞子》为非正剧;看过而喜欢程度较低的仍然为抗日雷剧,如《抗日奇侠》、《一起打鬼子》、《孤岛飞鹰》、《决战枫林渡》、《喋血孤城》等。整体来看,尊重历史的抗战正剧,是大学生愿意看且能引起内心共鸣的影视作品。

[NextPage]


  
  ▶▶大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参与度与认知度分析
  
  1.大部分大学生关注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整体关注度较高,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大学生比例为56.7%,有12.4%大学生对纪念活动不太关注或不关注,其他大学生则关注程度一般。
  
  2.新媒体是大学生关注纪念活动的主要途径。

  
  在关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大学生中,88.3%大学生通过网络新闻这一途径关注到纪念活动,63.1%大学生经由电视、广播、报纸途径获得纪念活动相关信息,还有部分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进行关注。整体来看,大学生目前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新媒体。
  
  3.半数大学生参加过纪念活动,大学生参加纪念活动意愿较高。
  
  调查显示,在开展此次调查之前,有半数大学生已经参加过所在学校、社区等组织的纪念活动。而大学生对于纪念活动的参与意愿十分强烈。其中,非常愿意参加纪念活动的大学生比重接近八成,而比较愿意参加纪念活动的大学生比重接近两成,仅有极少数不太愿意和不愿意参加纪念活动。
  
  4.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纪念活动的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意义最为突出。
  
  调查发现,大学生都充分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及其纪念活动的意义,其中72.3%大学生认为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能“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其他方面的意义,如“表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彰显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达中日关系变局下中方的立场”,大学生都有较高的认知程度。表明大学生对抗日战争纪念活动的整体认知比较全面、均衡,符合时代与社会的主流意识。
  
  ▶▶结论与思考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对抗战历史系统、深入、全面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目前主要是对抗日战争重大事件、关键节点和历史人物的了解与记忆,这与我国大学生了解抗战历史知识主要来自于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关系。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抗战历史,原因包括爱国情怀、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以及对当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关注。大学生对抗战历史内容的关注,包括抗战真实历史、抗战的经验教训以及国内国际影响等多方面的需求。影视作品是大学生了解抗战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关于抗战的影视作品良莠不齐,特别是抗日神剧影响了大学生对抗战的正面认知。大学生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关注度较高,与抗战历史的认知途径主要依赖书刊、课堂不同,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关注抗战纪念活动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参与抗战纪念活动的意愿较高,能比较充分认识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大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及其纪念活动的认知情况,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增加大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
  
  首先,鉴于目前大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系统、深入、全面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但大学生对抗战真实历史的了解意愿较高,对抗日战争与当下时事关系的关注程度较高,因此加强基于全面、客观、真实原则的国内抗日战争研究,继续加大对抗战史实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权威发布,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与现实关照研究,尤其要加强国际视野、二战背景和现实国际环境、国际关系发生变化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可以满足大学生对抗战历史的深入了解的意愿,提升他们的关注与认知程度。
  
  其次,积极开展抗日主题旅游、纪念活动。鉴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出行旅游的热爱以及对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圣地的较高认同,高校可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抗日战争主题旅游,相关部门也可鼓励旅行社、旅游网站等开辟设计抗日主题旅游线路,以亲身游历的形式丰富大学生抗战历史知识、体会抗日战争精神。
  
  再其次,充分发挥媒体的教育作用。媒体就抗战相关问题的报道对抗战历史知识的传播推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总结过去利用各种传媒手段进行抗战历史知识传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开创符合大学生阅读、收看、收听喜好的媒体平台,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推动抗战历史知识传播的广泛化、深入化、持续化。在内容安排和议题设置上要加大适合青少年接受习惯偏好的抗战历史及知识内容。
  
  最后,影视作品是大学生了解抗战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过度娱乐化和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抗日神剧”,不仅不能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抗战历史,反而让大学生产生对了解真实历史的抵触情绪。因此要生产尊重历史、还原真实历史、着重展示有关抗战的深刻历史内涵和崇高民族精神并能引起大学生情感共鸣的影视作品,增强影视作品作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传播媒介在抗战主题传播中的特殊效应。(记者 王芳 李惠民 赵丽媛)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舆情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芳 李惠民 赵丽媛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