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通高中国际化:只为衔接国外名校?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黄金鲁克 编辑:苏小莉 2015-08-27 09:34:13
时刻新闻
—分享—
  “教育国际化不是中国特有的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代表国际化,即便是美国也不能代表国际化。原因在于,教育国际化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和政治生态,并且是与时俱进的。”近日,由《神州学人》编辑部主办、北京留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教师人才网协办的“普通高中国际化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神州学人》总编辑杨亚南在开幕致辞中如此表示。
  
  国际型学校不是国际学校,国际课程可能水土不服
  
  目前,普通高中要面对的是“00”后的一代人,他们紧握手机长大,也即将可能被可穿戴设备所绑架,并且正在奔向智能设备成为人体器官的时代。而且,他们对动漫和角色扮演(Cosplay)的兴趣远远超过读书,没有统一的标签,因为每个人都是中心。
  
  面对这样的一代人,中小学特别是普通高中需要未雨绸缪,教育国际化需要做出解答。杨亚南问道:“为此,什么样的国际化教育才是好的?标准化的教育是否有效?国际化课程体系仅仅为衔接国外名校是我们的目的吗?师资培养如何融通国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
  
  “全球视野需要聚焦,先进理念离不开独立思考,现代化模型不像拷贝与粘贴那么简单,国际型学校不是国际学校,国际课程有可能水土不服,中国的教育国际化注定是一场创新之路。”杨亚南强调。
  
  对高中阶段学生外流存忧患意识
  
  “优质高中开设的国际班为高中留学提供了便利,尤其这两年,报考国际部的人数激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表示,优质高中开设的国际班满足了部分学生及其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通过对北京21所公办优质高中的学生进行调研,周满生发现,这些学校的国际班学生,绝大部分都考取了美国排名前50名至100名甚至前30名至50名的名校。周满生认为,这说明这些学生的素质相当不错。然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自费生,学习费用大部分由家庭支付,给学生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巨额的外汇流失。
  
  “我们要正视高中阶段生源流出国外带来的潜在人才挑战。”周满生表示,对这种现象不能无动于衷,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经济强大了,硬件基础上去了,人才就会自然回归。为此,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特别是思考怎样能够有一个宜疏不宜堵的综合方法。
  
  当然,这些都对高中阶段的教育国际化提出了要求。周满生建议,应该树立高中阶段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并将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促进区域和学校的内涵和特色发展等方面。
  
  让学生申请国外的大学时更具竞争力

  
  2015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毕业的第一批学生最大已经32岁了。为此,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校长马骊专门做了个调查,结果显示,这批学生中约2/3的学生都被比他们原来就读的更好的国外学校录取。
  
  “假如我们的学生到国外上大学没有竞争力,这是我们高中办学未尽到责任。”说出这句话时,马骊充满了底气。
  
  这批最早进入国际部的学生,平均中考分为493分。其中一个中考分为497分,后来被加州大学录取,今年又被霍普金斯大学录取,并拿到了两万美元的奖学金。然而,他在刚上高中时,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欠缺的。
  
  “教育国际化也好,中外合作办学也好,课程改革和融合也好,我们的培养体系不能背离我们的目标,即让我们的学生在未来更具竞争力。如果没有站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是绝对谈不上竞争力的。”马骊总结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黄金鲁克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