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校运会成鸡肋 与大学扩招有关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立美 编辑:苏小莉 2015-05-19 08:48:04
时刻新闻
—分享—
  记者 张立美 陕西某大学大二学生小白,近日花了一笔自认为很冤的钱,“前不久学校开运动会,为了避免学生们不去观看,学生干部每天要在看台上点好几次名,我是花了200元,从外校找人替我看了两天比赛。”(5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校运会的比赛或为校运会加油助威,几乎是每个大学生都难以忘却的校园生活记忆。但现在,很多大学生对校运会的态度却有了180度大转弯,不仅对校运会漠不关心,不愿意参加校运会,乃至花钱雇人看比赛,大学校运会由过去的人人喜爱、人人追捧的鸡汤,沦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大学校运会沦为鸡肋,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下滑,不再关心集体活动,只关心自己的私事。另一方面,高校的体育工作比较薄弱,没能真正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激情。但是,从深层次角度来看,其实也是与大学扩招有关。
  
  大学扩招之后,大学内设的院、系大幅增加,在校学生人数快速膨胀,迫使大学为了方便操作、管理校运会,参赛单位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校运会和现在的中小学校运会,基本上是以班级为单位,而现在的大学校运会基本上是以系、学院为单位。而且,现在一个系、一个学院拥有的学生人数比过去多了很多,除了学生干部之间相互认识之外,大多数同学彼此很陌生。这意味着自己所在单位的参赛选手基本上是自己不熟悉的人。更何况院、系对于广大大学生而言,本来就是一个比较空洞的集体,又怎么能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大学生参与校运会的热情自然就大幅下降了。
  
  实际上在大学校运会沦为鸡肋的同时,各个院系举办的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比赛项目,仍然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因此,笔者以为要扭转大学校运会的鸡肋地位,除了加强平时的体育工作之外,还必须改变大学校运会的参赛单位体制,尽可能转回以班级为单位,提高大学生参加校运会的覆盖面。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立美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