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八月底,大学新生迎来开学季。昨日,长沙警方对近年来较为常见的相关案件进行汇总,并整理了骗子常用的骗术,希望能给大学新生提供帮助。
骗局一:购票遇上“李鬼”网站
案件回放:2013年8月30日,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学生小彭在网购机票时错误地输入了身份证号码。由于急于修改身份信息,她未仔细甄别就拨通了通过网络搜索到的订票网站客服号码。“客服人员”要求小彭前往银行ATM机进入转账页面验证身份,心急的小彭只顾听客服的指示一步步输入相关指令,结果卡里一万余元学费全部被转走。
案件分析:有的嫌疑人在互联网上制作了航空公司售票点网页或克隆正规网店的网页。还有一部分嫌疑人出售的机票、车船票明显低于市场价,诱惑受害人上当。
民警支招
在网上订购机票等,尽量使用第三方安全支付平台,而且绝不能贪图便宜,要尽量在官方网站订购。
骗局二:骗子混入学校冒充工作人员
案件回放:入学第一天,新生小王发现学杂费交费处排起了长队,一名自称学校财务处老师的女子称根本不需要排队,只要到学校的银行柜员机把学费打到财务处账户上,凭银行转账凭条就能办理各种手续。小王跟着女子来到了一处柜员机前打款。然而,当他拿着转账凭条办理手续时,却被告知这个账户和学校没有任何关系。
案件分析:嫌疑人混入学校冒充学校老师、教工、学长等,引导新生不经过排队直接到柜员机转账交学费,实际上钱都打到嫌疑人自己的账户上了。进入学校后,还可能会有“好心”的学长帮助提行李,实际上将受害人财物洗劫一空。
民警支招
不要轻信路遇的学校“工作人员”。如果遇到好心的学长,请先验明对方身份,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还是自己拎行李较妥当。
骗局三:“落难商人”校园求助 迷糊女生被骗
案件回放:2013年8月23日,长沙师范学院学生小玲在学校附近散步,一辆黑色小轿车在她身边停下,车内2名年轻人自称是北京一公司的经理,来湖南谈业务,但是行李、银行卡和30万元现金被偷了,想借手机打个电话。一通电话后,车内年轻人称北京公司会汇30万元过来,希望借小玲的银行卡,把钱打到小玲的卡上。小玲答应了,来到附近银行,另一男子拿着她的银行卡和手机下了车,小玲在车上等。后来才发现自己卡上的8600元被取走了,原来小玲在车上输入了多次卡号密码,被对方记住了。
案件分析:骗子常常乔装打扮成有钱或者有身份的人,暂时遭遇困难请求帮助,或者编造悲惨故事骗取同情,直接开口借路费等。
民警支招
若路遇声称遭遇困境的人,可帮他拨打110向警方求救,切莫盲目轻信伸出援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家文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