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历上来看,“伏牛堂”常德津市牛肉粉店堪称一支“梦之队”,虽说在北京这个高学历人士一抓一大把的城市,这样的创业组合并不罕见,但就社会上传统的观念来看,几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精英,却干起了贩夫走卒的营生,怎么着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其实这些年来,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高学历者卖猪肉的、种菜的、养鸡鸭的,甚至当环卫工的等等不一而足,可现象层出的背后,人们对类似事情的看法却一直很难改变。新闻甫出,整个社会的惊讶表情是第一反应,继而便是喋喋不休地对就业环境的声讨、对人才浪费的痛心疾首。诚然,整体环境固然有让人声讨的理由,如社会向上流动的凝滞,人才发展空间的狭窄,以及各种不公导致的个体无奈的选择,但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我们只能怀抱愤懑怨天尤人,不去试着降低对社会的期望值,重新选择一种发展方向呢?
将高学历人才从事低层次工作视为悲哀与无奈,在中国的成功学观念里,是一种必然,有时候人们似乎不管这是否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就像张天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把‘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学生当保安’之类当作炒作的噱头,而是尊重每一个职业岗位时,这个社会才算是正常的。我的偶像是寿司厨师小野二郎。他活到九十多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把小小寿司做成一门艺术。”这样的就业理念在目前的中国社会所拥有的空间并不大,事实上,对高学历者“学而优则仕”“肥马轻裘人前贵”的社会性期待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片流沙,让正常的职业选择深陷于这片观念泥淖,难以与“职业尊重”接轨。
在高学历者职业选择只具备“人前显贵”的单一性目的时,这样的职业理念是很难催生出“职业尊重”的,当面包师、大厨、修理工等一些不起眼的职业一开始就被人所轻视,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职业便只是谋生的工具,而不存在发展的可能,更别提会像小野二郎那样将寿司做成一门艺术。张天一的职业理念和职业期望其实是非常朴实而普通的,只是在观念固化的社会中,这种理念显得像是不着边际、天真的抒情。当然我们一时也难以说服因种种客观原因而对现实不满的人群去接受这种理念,毕竟这片观念流沙的形成还掺杂了太多制度性、社会性的原因在其中,若一味强调观念更新而忽视诸多成因,也不免脱离实际、凌空蹈虚。
只是我们习惯了在高学历者卖猪肉、当保安等新闻上进行悲情叙事,以至于常常选择性无视自主创业时走低端路线的他们所持有的那份明快底色。在权力崇拜理论还在驱使着高学历者蜂拥向公务员队伍的现实语境下,张天一与小伙伴们的“伏牛堂”米粉店仍然算得上是个另类,在这个新闻再度成为焦点的现实语境下,也希望今后真能像张天一所说的那样,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再把这样的事情当作炒作的噱头,而是尊重每一个职业岗位。■本报评论员张英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张英
编辑:苏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