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7岁长沙妹欲海外留学 父亲后悔“移民办晚了”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苏小莉 2014-01-27 09:44:5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两则与留学相关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月25日,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考场,近万名考生参加了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考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学生选择到美国读大学本科,作为申请美国高校重要参考的SAT考试,在中国形成热潮;近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称,中国人特有的“置业情结”在新移民的发挥下掀起了全球“购房潮”,而中国人移民的首要原因是子女教育。

  即使留学费用不菲,很多家长仍想方设法送子女去国外留学,而且低龄化趋势明显,到海外读高中和读本科的学子越来越多。真的需要摈弃中国教育,去海外追求“更值得的教育”吗?对此,中国的大学该如何应变?

  家长说法 为了子女教育而移民

  长沙妹子张璐今年刚17岁,现在的愿望就是赶紧考出好的托福成绩,为申请海外本科高校加分。张璐初二曾到美国做过一年的交换生,用她的话来说,“不为出国,只为开阔视野”。而她以前的小伙伴们,现在有的去英国美国读私立高中了,有的转入长沙几个名校的国际高中部就读。

  而从芝加哥大学硕士毕业回国求职的表姐曾对她说:“我应该本科就到国外去读,读个硕士时间太短了。”于是,高二时张璐就开始准备出国留学。她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父母很放心让她去国外独立生活。张璐发现,与她有同样想法的同龄人不在少数。留学顾问告诉她,近几年由于申请人数持续两位数增长,海外高校录取中国留学生的条件越来越高。

  张璐的父亲告诉记者,他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移民办晚了”。目前移民条件越来越严格不说,还因为“办晚了”耽误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时间是不可逆的。”长沙澳星移民专家范乐告诉记者,几乎所有来办理移民的客户在谈到移民动因时都表示是“因为孩子”。“对我们来说,已经适应中国的环境,移民的意义不大,关键还是为了孩子。”张璐的父亲表示,让孩子接受海外教育,自己的企业可以做国际化的扩张,是他对移民后生活的理想化设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轨迹有不同的设定,但是有一个基本思路: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读完小学后再去国外读初中和高中,升入海外大学。“因为中国基础教育公认的强大,而且也不能让孩子丢掉中国文化。”

  记者调查 留学人员正日趋低龄化

  即使没有条件移民,如何给孩子创造合适的留学机会也成了许多家长最关注的问题。2013年,给了湖南学子越来越多要出国求学的理由——人民币升值,降低了留学成本和留学门槛;“最难就业年”里需出国充电,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各国启用留学签证新政,吸引中国学子。

  通过对湖南几家大型留学机构的调查,记者了解到,2013年湖南低龄化留学趋势明显,到海外读高中和读本科的学子涨幅超过研究生阶段学子,美国和英国为留学地大国,亚洲留学人数偏少,俄罗斯留学升温。金吉列留学长沙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去美国读高中和本科的学子占申请量的48%,2013年则升到了58%。

  加拿大留学专家黄妍也表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赴加拿大留学的读高中和本科的人数都以两位数增长。2014年,初中、高中和本科还是留学的主打项目。她表示,出国留学低龄化,也说明国外名校录取要求相对难度较大,到国外读高中对申请海外高校更有竞争力。

  出国人数大增、低龄化留学趋势明显等变化,主要来自留学者背后家庭经济实力的变化。留学欧美一年学费生活费要30多万元,对以前的中国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而现在,对一些家庭来说,则是个可以考虑的数字了。

  各方争议 海外教育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现任启德教育集团总经理的张杨,1998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本科,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张杨在哈佛读书的最大感受就是——“大家都会非常自觉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学习中”。他说,曾有一个中国某大学的校长去美国参加一个论坛,非常感慨地问一位哈佛教授:“你们的学生都怎么了?一个个忙着这么多门课,忙成这样了还开心得不得了。你们是怎么让他们这么刻苦的?”而这,也正是中美教育的差异之一。

  你怎么理解中外教育差异?海外教育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来自湖南高校的几名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研二学子“夏日Nora”表示,和中国高等教育不同的是,国外的大学都是宽进严出,能毕业的通常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不然在中途就被淘汰了。而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这个魔咒,学生只是在期末考试前突击一下,求一个好分数,并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国外大学很多课程都是以小组实验或论文形式完成,这样可以考察到学生的很多方面。

  而在“Kelly苫小苫”看来,中国的大学教育在对每个学生的培养规划上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专业设置没有与市场接轨,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一致。加上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很盲目,进入学校之后才发现所选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也是导致大学学风不好的原因之一。

  不过也有大学生认为,对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中国教育并非没有可取之处,“毕竟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这里”。网友“solo曼”表示:“我觉得中国的教育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像那些传统的观念、书籍、精神等。这些都是一直传承下来的软实力,是国外大学不具备的。”

  高校变化

  探索教育新方式 致力于做“最好大学”

  每年,美国新闻周刊、泰晤士报等机构都会对世界上主要大学进行排名,以便进行纵向比较。除了综合排名之外,还有各个学科类型的排名。这些排名一度是中国家长选择海外高校的主要依据,其笃信程度甚至让不少留学专家头疼,不得不提出“多看专业排名少看学校排名”的观点。国内高校近几年来也有诸多排名榜产生,上海交通大学的排名榜在业内认可程度较高。每年在排名榜上的上升下降,开始引起高校的更多关注。当然,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探索教育新方式,在教学上进行大改革。

  这两年,浙江大学湖南招生组组长陆汉权教授来湘招生时,对湖南考生推介得最多的是他们的培养模式——前期“通识教育与大类培养”和后期“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即实行“一横多纵”的管理培养模式,“一横”指前两年实行通识教育、大类培养,“多纵”为后两年进行专业教育和跨学科培养。通识教育为学生了解历史、理解社会和世界提供多种思维方式和广阔教育平台,有利于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大学本科阶段着重的是如何学,研究生阶段着重的是如何做,而博士生阶段着重的是如何发现。但是这些的前提是,你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大一大二打好了基础。”陆汉权表示,这些都是着眼于未来的人才发展。

  而中南大学的教学改革也早已开始实施。2011年11月,张尧学接任中南大学校长职位,不久便开始了一系列震撼的教学改革——有科研项目的青年学者,可以不受职称限制招收指导博士生;刚毕业的博士和博士后不准上专业课讲台,要把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实验室24小时开放,让本科生方便进入实验室;将一般大学的“校-院-系”框架结构变成“校-部-院-系”;实行交叉培养,教授也可以带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张尧学表示,所有的改革将围绕把中南大学建设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大学来进行。

  人物故事

  湖南“学霸”:在国内照样能学好能成才

  受访人物:金冠华,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1级博士生。大学期间,曾任中南大学学生会常务副主席、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化工院学生会主席、省学联执行主席等职。曾获2012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湖南省“大学生创业之星”等荣誉。2011年7月,创办长沙车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教室——实验室——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在很多人眼里是很枯燥的一件事,而在金冠华眼里,这已经是在多年的校园生活中形成的习惯了。金冠华是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07级的学生,大四时他取得了学院仅有的两个“直博”(不用考试可直接读到博士)名额之一,是同学眼里名副其实的“学霸”,现在正在中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这个在应用化学领域负责了多个科研课题、获得了多个创新创业大赛名次的年轻博士生,在刚进大学时却是个对化学完全不感兴趣的人。“我当时的专业是被调剂的,自己对生物感兴趣,不喜欢化学。”金冠华笑言,“大一上学期,我的成绩在全班属于倒数几名,就差没挂科了。”成绩亮起了红灯,这让从小好强的金冠华坐不住了。大一下学期,他开始进入实验室,和导师、学长交流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实验现象不懂。后来上课老师说到这个知识点时,我就非常渴望听下去,听课就有劲了。”

  而真正让金冠华在专业学习上取得巨大进步的,是他在学校创新课题上的实践。“我们学校创新创业的氛围很浓,学校提倡开放实验室,鼓励更多的本科生去实践创新。”金冠华告诉记者,在中南大学,本科生申请创新课题是很普遍的,有时候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可能会一起做课题,导师也会从旁指导,这样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金冠华多次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在大学参加的创新创业比赛比较多,同时也自己创业。”金冠华说,2011年7月,他创建了长沙车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主打产品“纳米防冻冷却液”,现在已经申请了专利,并已投入生产。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