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特约评论员:矢弓
谁都知道,当今开书店不赚钱,但这个社会又不能没有书店。创新书店是海南岛最大的民营书店,黄桂提是创新书店的老总,他坦诚,如果不是教辅书和文具补贴,他的书店绝对是亏本的。于是,作为省人大代表的黄桂提,确实也一直在赔本赚吆喝,他做的很多公益活动,大都与书店无关。
这回黄桂提终于做了一件与书店有关的公益活动了,12月18日,海南日报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黄桂提向儋州万名教育工作者捐赠图书共11万册,总价值350万元,捐书的规模和数量在儋州市堪称空前,甚至全国也罕见。
刚看标题,有人以为这纯属一桩商业推介活动,黄桂提送书是为了卖书,甚至有人猜测,他送的大概都是与教学有关的书,甚至有人打赌,送的要么是教辅书,要么是卖不动的书。给老师送书,就是为了让老师向学生推荐。老师有影响力,一个老师管几十个学生,老师一号召,创新书店的业务还上不去么?
不过,当人们看了黄桂提送的这些书,就发现这既不是教辅书,更不是滞销书。《如何做最好的校长》、《跳出教育的盒子》、《有自由才有成长》、《平等与自由:学校选择的未来》、《零距离美国教育》等,行家不难看出,这些书都是创新书店为儋州的校长们挑选的。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影响一位老师,就可以影响一群学生。黄桂提煞费苦心,试图让教书的人先读书,读好书才能教好书。老师这职业,对读书的要求很高。
有图有真相,报纸上刊登的照片,居然是学生坐着,校长们站着。这样构图,也是黄桂提现场提出的建议,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怎么摆?“文革”时期批判“师道尊严”不对,但后来一切为着老师转也不对,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老师围着学生转,学生缺少什么,老师就奉献什么。孔夫子是中国最大的老师,当年孔夫子倡导因材施教,到了现在怎么反而不去分析学生有什么特点,却千篇一律地让学生揣摩老师的意图呢?
在送书现场,初冬的暖阳、温婉的和风,让赠书过程充满了暖意。但一些插曲,也让送书的黄桂提隐隐担心:有的校长签了名就走,把书忘记了;有的校长手上带3个戒指,看起来更像土豪。让这些人办教育,我们的教育能上去吗?这些书送给他们,他们会读吗?教书的人不爱书了,他们还能爱教书的这个职业吗?他有能力把书送给老师,但他没法让老师们认真读这些书哇。
书店老总给老师送书,图个什么?从举动和书目来看,黄桂提图的是教育,图的是未来。孩子成才的首要条件是遇到一个好老师,老师不敬业,有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不读书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读书的孩子很难成材。“什么都可以等,就是教育等不起。”如果说黄桂提赠书就是播种,播种之后能有多大的收获,这就看老师们怎么办了。
来源:南海网
作者:矢弓
编辑:苏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