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昌莲
攀岩、双截棍,这些以前在学校眼里的高危险运动项目,如今成为了学校特色课程。4日来自北京朝阳区教委的消息,朝阳实验小学为了从小培养有阳刚之气的“爷们儿”,特为男生增设了足球、攀岩等7门“男子汉”课程。(12月5日《新京报〉)
男生阳刚,固然美好。但是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只可“偶遇”,不可强求。再者,即便是男生不阳刚,只要其品学兼优,身体健康,也没什么不好。因此,学校根本没有必要作出硬性规定,并开设所谓的“男子汉”课程,要求所有男生都要练攀岩、玩双截棍,成为“爷们儿” 。要知道,校规太“阳刚”,可能就变成了一种教育暴力。
必须承认,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精神,但通过何种方式提倡这种精神值得深思。如果学生的外部形象及行为举止,社会可以认同,学校却不能接受,这种认知差距过大的话,校方需要反思。比如,学校对孩子“中性化”的认知,就出现了偏差。其实,部分孩子“中性化” ,男孩子比较“面”,并非是性别教育的缺失,而是社会认同和价值多元的一种进步。众所周知,从超女舞台走红的女星李宇春,便是“中性化”的典型代表,谁还有底气称她不是“超级女生”?
当然,我们不否认学校制订“阳刚”规定、开设“男子汉”课的美好初衷。小学生还处在心智尚未成熟时期,学校对其外部形象和言行举止做些规定,引导学生完成健康、阳光的形象塑造和朴素、洁净的生活习惯,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在一定底线下应给予学生更多形象塑造的自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毕竟当代小学生是“新新一代”。只要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学校就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学校的管理要求,也可以达到学生个性化的追求,更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同时,学校应该有义务帮助个性比较强的学生,让他们知道展示自己个性的途径和方法不单是靠外在去表现。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效果才更佳。学校采取“一刀切”的强硬做法,要抹杀他们身上属于自己的东西,既行不通,又会适得其反。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汪昌莲)
来源:光明网
作者:汪昌莲
编辑:苏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