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国 王菲菲
无人值守电台、无线电对讲机、隐形耳机……本是谍战片中才能出现的高科技设备如今被一些不法分子在各类考试中应用。高考、公考、考研等,一道道“作弊电波”对考试公平提出了挑战。
“神秘电波”考场出现
近日,在太原市2013年一级建造师考试的考场附近,出现了一个“神秘电波”。
“78题,79题……”这个电波频率显示为221.575MHZ,设备里传出了女声。
而此时,山西省无线电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正坐在巡视车内,紧盯着监测屏幕,手持便携式天线搜寻电波的方向。车辆行驶至校门口时,监测设备上的场强数值增高,“可以确定那个‘神秘电波’就在附近。”工作人员说,根据监测设备的场强,能够确定对方的距离,数值越高,距离越近。
不久,工作人员将目标确定为一辆奔驰车。拦截检查发现,车辆后座上坐着一位30多岁的女性,在她的脚底发现了一部无线电对讲机,对比频段,正是监测到的221.575MHZ。此时,该女子的手机上仍有答案在不断地传送过来,而在车辆后备箱内则找到了接发信息的装置。
此类利用无线电等高科技作弊的案件并不在少数。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日前对外发布,今年高考期间发生在忻州市保德县、岢岚县、原平市三地高考舞弊案件中8名涉案人员,目前已向检察机关移送起诉7人,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人。
作弊呈集团化专业化
据山西省无线电管理局宣教中心主任张向东介绍,近年来,虽然国家对考试作弊行为查处和打击力度不断加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作弊活动开始呈现集团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趋势。
山西忻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负责人说,这些作弊团伙已形成“一条龙服务”,招揽客源、购买设备、组织答题、选取传送点、传送答案等。他们作案藏匿地点也很隐蔽,有宾馆、网吧、汽车、高层建筑楼顶等,而且时常会有专人放风盯梢,更有作弊人员选择机动车作弊,或不停变化地点进行作弊,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无人值守电台也开始被这些作弊团伙运用。”张向东说,这种电台大都设置在高层建筑楼顶,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测向定位难,不但难以彻底切断作弊信号,而且由于现场无人看守,大多数作弊者还免除了遭受被处罚的风险。
现有法律难以震慑
有专家认为,防范高科技作弊,不仅需要技术上与时俱进,也须从根源上入手,进行相关立法和制度设计。
山西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天虹说,考试作弊行为频现与法律惩治力度较小具有一定关系,我国目前并没有法律层面的、专门规范考试的立法,对于考试作弊行为主要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教育部出台的临时性规定等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和保密法定罪量刑。但这些处罚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力度偏低,难以对作弊者起到震慑作用,应尽快完善考试作弊行为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武器来震慑舞弊者。
新华社记者 胡靖国 王菲菲
(据新华社太原10月16日专电)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胡靖国 王菲菲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巢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