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身份地位的卑微不应成感动的筹码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房清江 编辑:苏小莉 2013-09-30 08:57:09
时刻新闻
—分享—

  房清江

  近日,杭州一名流浪汉成了名人,他在路上捡到装有3000元人民币和若干外币的钱包后,如数上交民警,被众多网民赞为“正能量”。 民警们也十分感慨:“对于一个饥一顿饱一顿的流浪汉来说,3000块钱是一笔巨款,他却没有自己留下,真是难能可贵。”(9月29日《京华时报》)

  不管是谁,拾金不昧都是美德,都是激励社会的正能量,道德的价值都是一样的。比如,流浪汉与富翁都捡到了3000元,都交给了警察,行为与性质都是一样的,身份标签不能简单标注道德的良莠。

  当下的社会,同样的行为,因身份不同给予的褒贬千差万别,似乎正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底层群体在道德的闪光中,让身份成了道德的标签。

  那些平凡人给予我们的感动,让我们发现道德是最朴素、最坚实的社会脊梁。每一个底层群体的道德坚守,都有其艰难的境遇相比对。他们处于社会分配与公共保障的末端,在社会公平尚待持衡的情况下,权益生存的空间相对逼仄,在生活中挣扎,在不公中煎熬,在伤害中疗伤,却始终不让情感、良知、尊严与灵魂打折。

  然而另一面,我们又看到了道德背景的苍白与伤痛。道德与财富、地位难成正比,甚至成反比,正在不断撕裂着社会的情感。虽然,不是所有富者都不仁,都不义,但是充斥着绯闻、丑闻、奇闻的故事,越来越多地成为权贵的“专利”,又着实拉大了群体社会道德的反差。

  卑微成了感动的筹码,又何尝不是一种焦渴,是群体社会心理的映射?缩小因身份标签造成的社会阶层的道德逆差,需要让我们看到更多为富者去施予仁爱,去主持正义。或许,当身份标签不再是道德良莠的标注,我们才真正止住了道德的滑坡。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房清江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