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孩子办事拖拉咋办 专家建议按时完成任务给奖励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周云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巢景欣 2013-07-25 20:45:45
时刻新闻
—分享—
  昨天,不少父母在永川读本教育QQ群(184935130)上抱怨,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拖拉。比如女儿即将读初二,李女士却在担心她的成绩跟不上。“目前,她排在全年级400多名,脾气还是不慌不忙。”她说,为这事她想尽各种办法,结果母女关系闹僵了。
  
  案例1
  
  女儿赖床2小时老妈难办
  
  李女士一直认为,女儿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会导致做事拖拉。每天一大早,李女士走进女儿卧室,催促其起床看书。从早上一直到上午,约2个小时,她都数不清进出多少次。
  
  李女士说,女儿现在大了,不敢随意发火。而她的老公也很宠孩子,反对李女士使用暴力。她的女儿很宅,爱在家里上网。平时,女儿爱看漫画。李女士曾多次告诫,少看漫画书。
  
  昨日早上8点,李女士拉着睡眼惺忪的女儿去补习班。在一个有红绿灯的三岔路口,还有十多秒就要跳红灯,李女士大步向前冲。走到对面,她回过头,看到女儿站在原地,说等下一个绿灯再过去。眼看补习班上课时间快到了,李女士在路上说了女儿。结果母女俩都不愉快。她说,自己本身是个急性子,见不来做事不慌不忙。
  
  李女士说,如何治愈孩子的拖延恶习成了她的心头病。
  
  案例2
  
  几分钟的事他拖了2个月
  
  20岁的小苏是重庆文理学院的学生。他终于修改好了信用卡信息,包括账单地址和工作单位。打电话到人工服务台,几分钟就完成,小苏却足足拖了两个月。
  
  上周日,他应该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直到上周五,他才开始温习功课,搞考前突击。
  
  两个月前,他好奇有多少同道,搜索到了豆瓣网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毫不犹豫地加进去。
  
  专家建议
  
  给自己设置最后期限
  
  心理咨询师、重庆晨报资深编辑、心理专家张娓认为,一类人明知道该做什么,却总下不了决心,总不能付诸实施,这种精神状态常被归结为“拖延症”。
  
  对于家长如何应对孩子拖拉的习惯,她提出如下建议:
  
  1.时刻提醒,将重点特别标注;
  
  2.将工作安排在效率最高的时候;
  
  3.给自己设最后期限;
  
  4.工作分优先级;
  
  5.每天至少完成一件你最不想做的工作;
  
  6.将复杂工作分块完成;
  
  7.避免工作被打断;
  
  8.严格遵循计划;
  
  9.按时完成,可给奖励;
  
  10.劳逸结合。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周云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巢景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