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女儿赖床2小时老妈难办
李女士一直认为,女儿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会导致做事拖拉。每天一大早,李女士走进女儿卧室,催促其起床看书。从早上一直到上午,约2个小时,她都数不清进出多少次。
李女士说,女儿现在大了,不敢随意发火。而她的老公也很宠孩子,反对李女士使用暴力。她的女儿很宅,爱在家里上网。平时,女儿爱看漫画。李女士曾多次告诫,少看漫画书。
昨日早上8点,李女士拉着睡眼惺忪的女儿去补习班。在一个有红绿灯的三岔路口,还有十多秒就要跳红灯,李女士大步向前冲。走到对面,她回过头,看到女儿站在原地,说等下一个绿灯再过去。眼看补习班上课时间快到了,李女士在路上说了女儿。结果母女俩都不愉快。她说,自己本身是个急性子,见不来做事不慌不忙。
李女士说,如何治愈孩子的拖延恶习成了她的心头病。
案例2
几分钟的事他拖了2个月
20岁的小苏是重庆文理学院的学生。他终于修改好了信用卡信息,包括账单地址和工作单位。打电话到人工服务台,几分钟就完成,小苏却足足拖了两个月。
上周日,他应该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直到上周五,他才开始温习功课,搞考前突击。
两个月前,他好奇有多少同道,搜索到了豆瓣网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毫不犹豫地加进去。
专家建议
给自己设置最后期限
心理咨询师、重庆晨报资深编辑、心理专家张娓认为,一类人明知道该做什么,却总下不了决心,总不能付诸实施,这种精神状态常被归结为“拖延症”。
对于家长如何应对孩子拖拉的习惯,她提出如下建议:
1.时刻提醒,将重点特别标注;
2.将工作安排在效率最高的时候;
3.给自己设最后期限;
4.工作分优先级;
5.每天至少完成一件你最不想做的工作;
6.将复杂工作分块完成;
7.避免工作被打断;
8.严格遵循计划;
9.按时完成,可给奖励;
10.劳逸结合。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周云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巢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