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27日讯(记者 贺卫玲)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竹乡碳计——2022年世界遗产地减碳和低碳发展创意与实践入选案例集”,15份案例入选。湘潭大学艺术学院刘孟昀、贺俊霖、宋鑫同学(指导老师左迎颖)创作的《驻竹湘西:你的一站式湘西竹编体验馆》获得“优秀创新类”案例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竹藤组织于2022年8月至10月共同发起“竹乡碳计——世界遗产地减碳和低碳发展创意与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征集活动获得了广大公众的参与,提交的案例包含了与“在世界遗产地创设低碳和可持续的环境”“低碳文化旅游产品和概念的开发”“针对年轻人的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管理和低碳发展教育计划”“世界遗产地的文化及其价值的传播4个主题相关的文字性研究与建议、视觉设计作品、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创意产品设计、影音作品、绘画等内容。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和国际竹藤组织的指导下,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从案例的创新性、实用性、示范性以及可行性和市场价值角度出发,进行了评估。最终15份案例入选,其中优秀实践类4份,优秀创新类4份,青少年参与类1份,世界遗产地行动类4份。这些入选案例展示了竹子在中国世界遗产地和竹乡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广泛潜力,为推进低碳发展提供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基于自然的创新解决方案和实践经验。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利用艺术专业优势,长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湖南省湘西保靖县比耳镇竹编等一系列非遗事项,注入了现代元素和现代活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驻竹湘西:你的一站式湘西竹编体验馆》的学生团队,在接受专业系统学习的同时,依托学院工作室及“非遗品牌化创新创业基地”参与实践创新。项目开展过程中,学院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多次深入湘西各个竹编传承村落,调研、访谈各类代表性传承人和自然传承人,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方案,用实际行动参与非遗项目的创造力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驻竹湘西”是一款手机应用程序,集合了湘西竹编器物、口述史等内容,设定线上竹编AR教学、趣味编竹编游戏模块,让用户更全面、直观了解详细竹编文化脉络,并制作出虚拟的竹编产品。在此过程中,程序后台会使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个性化创作作品特征,并链接各传承人经营的传习所、合作社,将制作的虚拟作品转换为实物,通过商城板块购买,有效发挥非遗项目对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的作用。
“湘西竹编是中国竹编的一个流派,这次创作基于工作室导师《湘西竹编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记录、整理与研究》的科研项目成果,希望用所学的品牌设计手段参与非遗项目品牌的创新传播。”团队负责人刘孟昀说。
“一个品牌就是一种文化。湘西竹编是省级非遗项目,承载着竹编师傅们的人生历程、精妙手艺以及当下的产业发展期待。通过现代设计,我们可以帮助非遗项目提升文化的知名度,打造优秀的文化商业品牌,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同时,作为高校创作团队,可以让学生发挥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作用,在创新过程提升参与感和责任感。”指导老师左迎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