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教学”不等于“零准备”

2019-08-19 10:19:13 中国妇女报 编辑:王璐
字号:

目前,人们已认识到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育儿,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提倡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

“零起点教学”并不意味“零准备”,入学准备需重视。入学准备状态即儿童在进入学校时应当达到的、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状态。

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入学准备水平对后期学业成就和学校适应具有预测作用,入学准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后续水平。但入学准备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入学准备不能错误地等同于识字、算数。

有研究发现,孩子早期的语言技能(如字母识别能力和语音敏感性)越好,后期学术能力越高。因此,在孩子0~6岁,培养孩子语音敏感性很重要,但不是指让孩子多识字、写字,而是要让孩子听到各种声音、各种语言,鼓励孩子唱诵歌谣、复述故事,培养孩子对语言理解的能力,特别是说和听方面的能力。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不是要求孩子会算多难的加减法,而是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活动,掌握生活中简单的数学知识,如对数、量、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准备。孩子从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学习生活,其中的学习目的不同,教育方式和要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

因此,孩子需要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和任务意识——听得懂任务要求,能自始至终完成一项任务,会遵守规则等。

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角度,学龄前孩子的教育与学习重点在哪里呢?

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对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将伴随幼儿一生。家庭教育要有意识地促进孩子的生活、学习、思维、人际交往等行为习惯的养成。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好奇心强的幼儿接触新事物时注意力集中、爱提问、爱探索。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回答。父母要善待孩子的如把玩具拆开等“破坏行为”,满足孩子主动探索的心理,鼓励孩子对新异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关注。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学龄前的孩子随着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逐渐明白了随意发脾气等行为是不正确的,学会对情绪的调节和自控,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兴趣的活动,在情感上逐渐消除对父母的依赖。

家长可以依据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特点,创立宽松的环境氛围,让其愉快地玩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的多方面能力。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认读汉字和感受数学、使用数学解决问题,选择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的图书,通过讲故事、亲子共读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同时,可以在玩耍与游乐中培养孩子的绘画、音乐与体育运动能力。另外,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处理同伴矛盾,学会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发展友谊。(边玉芳)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