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这所大学,12位历任校长4位来自湖南!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舒文 编辑:杨雁霞 2024-04-07 17:01:05
时刻新闻
—分享—

籍贯长沙

29岁获聘吉林大学教授

31岁成为博士生导师

42岁当选中科院院士

2013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

2018年任吉林大学校长……

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教授在吉林大学-湖南省“大中衔接人才培养对接会”暨吉林大学2024年湖南省招生工作会上交流。学校供图

近日,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教授结合自己中学时代的求学故事,在长沙探讨了教育的关键是什么,高考考生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

吉林大学与湖南有着深厚的渊源

吉林大学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先后入选全国“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78年以来,学校秉承“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弘扬“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了李四光、朱光亚、黄大年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

吉林大学虽然远在东北,但是与湖南有着深厚的渊源。

“湖南自古钟灵毓秀、气象万千,我们12位历任校长中,包括我在内有4位就来自湖南。”当看到高中教师代表,张希倍感亲切,他也不禁想起了他中学时代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朱可老师。张希回忆,初三开始学化学时,有一次他去化学教研组找老师请教,但是这位老师恰巧不在,于是他就向在座的朱可老师请教。朱可老师发现他对化学很感兴趣,于是借给他各种化学书籍,鼓励他阅读并记录问题,还每周帮他答疑解惑。

上高中时,为了方便继续向朱老师请教,张希提出想分到她做班主任的班级,但朱可老师建议他应该去另一个教化学老师的班级。“她告诉我,另一位老师对化学有独到的见解,并嘱咐我要学习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同时,她还承诺会继续义务辅导我。那时,没有什么竞赛保送或加分之说,老师对我的辅导和我对化学的喜爱都是纯粹的。高考结束后,朱老师建议我选择吉林大学化学系,说这里有著名的理论化学家唐敖庆老师,可以帮助我把化学的理论功底打得更扎实,于是我就报考了吉林大学。”

“有明确的兴趣

就应该坚定地选择最喜欢的专业”

在张希看来,挖掘并培养中学生的兴趣,是教育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帮助他们顺利从中学过渡到大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他说,如果老师发现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对特定的领域产生了明确的兴趣,那么应该鼓励他们按照兴趣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大学。

“如果有学生像我当年一样,高中阶段就有较为明确的兴趣,那么就应该坚定地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而不是仅仅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譬如,如果自己的兴趣在于探究物质结构的变化和创造全新的分子,当然应该选择化学;如果喜欢探究物质运动的规律,了解宇宙的奥秘,可以选择物理;如果喜欢寻找迷失的文化,探究人类的起源,应该选择考古;如果志在良法善治、匡扶正义,法律专业是一个好的选择。”在张希看来,大学和专业选择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应当是个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的兴趣才能驱动持续地学习和进步。

距离2024年高考开考只有两个月了,张希建议,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作出决定,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邀湖南学子参观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

往年,每到填报高考志愿时,许多考生因兴趣不清楚而感到困惑。对于这一现象,张希分析认为,高中生由于繁重的学习压力,难以充分思考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因而他们的专业选择可能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为了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吉林大学诚邀湖南学子利用假期来参观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亲身体验科技和学术的前沿风采。同时,学校的生物考古实验室、地质博物馆、考古艺术博物馆、黄大年纪念馆等资源也向高中生开放,提前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

谈到湖南籍学子在校期间的表现,张希介绍,2024届湖南籍的本科生中68名同学获得了保研资格,推免的比例达到30%。他认为,大学是新的人生阶段,进入大学,学生将迎来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学习目标等方面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他建议,学生除了要学会自我管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品判性思维,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品判性思维后,才不会人云亦云,才能够具备更强的创新创造能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舒文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