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结硕果,满园桃李又芬芳。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2所学校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湖南省“双高校”建设计划和首批“楚怡工匠计划”试点;娄底楚怡职业学校等3所学校入选省“双优校”建设计划……
近年来,娄底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规律,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办优质职业教育新模式,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充分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娄底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在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促进职普协调发展、创新产教融合模式等方面成效显著,获省人民政府2023年度真抓实干表扬激励。目前,全市共有职业院校25所,在校学生8万人,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产教融合
推进“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涟源机械闯市场,冷水江矿产惠大湾,新化文印走天下,双峰农机耕世界。”地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持。
近年来,娄底紧紧围绕服务“材料谷”建设,聚焦以钢铁新材为主导的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加大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力度。围绕涟源矿山机械产业发展需要,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围绕冷水江市钢铁和锡矿山产业需要,冷水江工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数控技术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针对双峰农机产业发展需要,双峰县职业中专学校开设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解决新化县现代文印产业需要,优化了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等专业。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与地方共建先进陶瓷现代产业学院,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和科研支撑。”3月19日,新化县鑫星电子陶瓷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曹建辉介绍,学院每年为公司输送本科实习生,成为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后备军”。
电子陶瓷产业是娄底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为给电子陶瓷产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和新化县政府、高新区,以及湖南美程陶瓷科技等多家骨干陶瓷企业共建先进陶瓷现代产业学院。学生前3年或2年在校学习理论,最后1年进入企业或园区实践,定向为娄底200余家先进陶瓷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产教互融互促,带来的不仅是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也助力实体经济跨越腾飞。娄底“材料谷”已聚集规上企业470家,2022年产值突破2000亿。2023年有湖南宏旺、涟钢1580、VAMA二期、涟钢磁性材料(一期)等4个年产值上100亿的项目建成投产。
校企合作
引企入校教所“需”
“通过订单式培养,超过80%的学生选择留在家乡工作,我们的学生也随着双峰农机品牌建设,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双峰县职业中专党委书记、校长谢炳庚表示,学校与当地农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学生培养“既在课堂,又进工厂”模式。
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实现本地产业与学生就业的有机衔接、企业需求和院校供给的有效匹配。娄底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政府、企业深度参与学院共建,推动“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把职业技术教育建在车间、企业、园区和产业链上。全市共开设72个校企合作专业,修订11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526门课程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156部活页式教材,建设600余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年8000余名高技能、高素质的毕业生投入了本地产业建设之中。
“我们的学生随着双峰农机走出了湖南,迈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双峰县职业中专党委书记、校长谢炳庚介绍,学校与湖南丰源机械有限公司、湖南金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农友机械集团等本地农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超过80%的订单式培训学生选择留在家乡工作。
育人聚才
打造本地“工匠军团”
“二期锂电池干法隔膜将于本月底投产,预计需要自动化设备操作员、品质检测员130人。”2023年11月10日,娄底召开“招商聚才”技能人才订单培养政校企对接会,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人事经理周笋林现场“下单”,娄底技师学院当即与其签订人才订单培养合同。
娄底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追求职业教育特而精,召开“招商聚才”技能人才订单培养政校企对接会,强力推进“订单班”建设,在招商阶段把技能人才预选和培养环节前置,聚焦为新引进企业、新投产项目顺利开工投产解决用工难的问题,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为娄底高质量发展争先创优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以前村里光有资源,但不懂开发利用,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望着眼前繁盛的200亩古树红茶园,新化县大熊山林场金龙工区支部副书记陈明亮骄傲地说:“经过复垦,村里包装开发的野生红茶品牌‘蚩尤贡’每年能带动村民创收1000余万元,是不折不扣的‘发财树’。”
陈明亮是娄底市首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专业(俗称“村干班”)的毕业生。毕业后返乡担任村干部,打造“金九黄精”品牌,带领村民种植林下黄精1420亩;创办民宿,年接待旅客2万余人,为村民创收500万元,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大能人”。
娄底围绕乡村振兴产业链,构建家庭农场、农机智能制造、农村电商、健康服务等专业群,开设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等26个涉农专业,培养出陈明亮等一大批综合素质高、技能出众的“乡创客”“新农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龚雅丽 周文宾 王孟慧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