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措并举精准施策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成效显著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鹏 编辑:杨雁霞 2024-06-20 10:05:16
时刻新闻
—分享—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中西部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中西部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支撑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增强,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补短板、强弱项

在青海,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气候高寒,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曾几何时,得到优质的教育、照亮学生成才的梦想,是这里最深切的期盼。

在上海市的援助下,专为解决农牧区孩子上好学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于2019年正式开学。绿意葱茏的校园环境、设施完善的学生宿舍、数字化的智能教室……这里,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孩子们在西宁的家,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中西部教育置于全国教育总体格局中优先谋划设计,保障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为中西部教育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补齐学前普惠资源短板——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截至2023年,中西部地区有17个省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比2013年增长超过20个百分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政策出台,完善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项目实施力度,提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坚决守住不让适龄儿童失学辍学的底线。

推动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出台,打造西北高等教育发展新引擎,建设西南高等教育开放高地,促进中部高等教育协同联动,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提升中西部教师队伍质量。实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开展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为中西部地区培养补充本科层次高素质教师;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系列支持计划,有效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搭平台、促转型

黄土高原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曹洼小学传来阵阵歌声。

校园里,曾经与羊群相伴长大的学生,现在通过教室里可触控的“智慧黑板”与城市孩子联系在一起,同唱一首歌。

在我国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实现教育公平是人们的夙愿。数字教育,为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解法。

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接入中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省级平台。

靠着一根网线,越来越多一流教育教学资源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越来越多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结对“同步教学”,越来越多高水平大学课程通过“慕课西部行计划”“同步课堂”实现“好课西北飞”。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每百人学生页面浏览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区占70%;每百人教师页面浏览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区占60%。

此外,截至目前,“慕课西部行”等面向西部高校提供20.68万门慕课及定制化课程服务,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935.95万门次,为西部高校广大师生提供一流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一根根网线,上通都市、下连山区,点亮千万中西部学子的梦想。

增活力、添动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通过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等举措,助力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

诸多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努力实现“职教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选派近万名干部人才参与一线脱贫攻坚任务,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走进乡村、贴近群众,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扶贫工作中,把青春挥洒在扶贫路上。

继续推动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对于持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乡村教育体系 推进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等,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此外,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化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也在持续进行。教育系统将汇聚多方合力,书写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鹏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