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度丨课后服务的“智趣”样本——湖南省教育数字化改革新探索

来源:湖南教育 编辑:张云帆 2023-06-09 08:55:44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每一朵,可是我,牵挂的模样……”正是下午三点半,洞庭湖畔的沅江市南嘴镇余家村小学里,传出悠扬童声。

这是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四年级学生刘瑞婷正和同学们一起唱着《萱草花》。她的同学只有3个,而老师却有2个,一个是“智趣新课后”线上平台里的音乐导师李若冰,一个是本校教师刘欣。

余家村小学,地处偏远,是当地规模最小的一个教学点,全校只有73名学生、14名教师,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借助“智趣新课后”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竖笛、足球、绘画、阅读等。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针对课后服务管理难、课程资源少、师资不足、活动资源缺乏等问题,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主导、湖南省新华书店牵头打造的“智趣新课后”平台,应运而生。借助这一平台,即便是余家村小学这样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是湖南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的新思路,更是探索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新样本。

课后服务面临“四大缺口”

“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多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积极开展课后服务,有效缓解了“三点半”问题。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让孩子更快乐、家长更放心。但统一的管理平台、优质的课程资源、适配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活动资源,仍是多地课后服务的“四大缺口”。

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课后服务快速且大面积覆盖,学校社团活动急速增加,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以益阳市为例,该市辖赫山区、资阳区、安化县、桃江县、南县、沅江市、大通湖管理区7个区县(市)和国家级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面积大、校际差异大、学生人数多。“各区县(市)的课后服务开了哪些课,课程怎样设计,课程效果如何,我们很难详细掌握。”益阳市教育局副局长余正生表示。

不仅是益阳市,很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也面临类似困难。虽然他们会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监管,比如直接进入学校开展督查,但受人力等因素的制约,监管难以及时、全面覆盖。

落到学校,作为课后服务开展的主阵地,其堵点主要集中在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而这些问题,在偏远的农村学校更为突出。

沅江市杨阁老学校,基础设施陈旧,25%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教师平均年龄达47.6岁,学校想开展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希望课后服务能为孩子们提供学科知识的延伸与思考,课堂应当更新颖、更富想象力、更能引起孩子们对世界的兴趣。”该校数学教师袁燕娇介绍,在学校成为“智趣新课后”的试点校之前,她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她认为能拓宽孩子视野的数学知识。由于这些内容大多比较零散、不成体系,课后服务的效果与她的期望相距甚远。

“学校迫切需要一些优质的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对课后服务的需求。”该校校长范学文表示。

与杨阁老学校不同,拥有4000多师生的白杨坡小学,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目前,学校成立了很多社团,尤其足球社团全国有名。按理说,“家大业大”的白杨坡小学要大面积开展课后服务,应该不成问题。可是,学校副校长童琪却表示“不容易”。由于学生数量太多,师资和活动场地有限,学校想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提高社团活动质量,还有一定难度。

在湖南,这两所学校面临的困境不是个例。2021年,湖南针对全省课后服务开展情况,收集了1.5万余份校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课程资源、优质师资”的需求在很多学校都颇为急切。

课后服务的开展,除了立足校园“主阵地”,如何“走出去”“请进来”形成家校社协同的育人合力,也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学校是提供课后服务的主体,但不能成为唯一渠道,部分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学生缺少可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洪伟曾说。

为此,岳阳楼区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培育实践社团80余个,筹划“守护一江碧水”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等。该区教育局副局长刘俊认为,不能将学生的课后学习空间局限于校园内,而应满足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拓宽学生的视野。记者通过采访和查找资料发现,多所学校课后服务仍以校内活动居多,而与社区、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各类户外实践基地的联系较少,家校社协同力度不够。

由此可见,破解课后服务的“四大缺口”,已成为课后服务提质升级的关键。

图片

数字化平台深度赋能

2018年9月,湖南成为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短短两年,全省就实现了100%“网络到校”“终端到校”,独属于湖南教育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式建成。

近两年来,借助这条“公路”,省教育厅一直在探索课后服务数字化路径。针对当前中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痛点问题,全公益的一站式课后智慧管理平台“智趣新课后”应运而生,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和家长提供了覆盖行政管理、学校管理、教师上课和学生选课的全闭环服务。

针对缺少统一的管理平台这一难题,湖南在平台技术上下了不少功夫。

“课后服务已开班数27186个,精选课程总数210门……”在益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干事刘茜的电脑上,全市课后服务的开展情况一目了然。

资源调配、校案审核、课程监管、实效监督、数据统计……相比以往由学校层层审批递交的静态文件,“智趣新课后”平台让教育局对课后服务一直处于动态监管中。

“不只是全市课后服务开展的总体情况,我们还可以在平台上清晰看到每所学校的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学校选了什么课、是否如实开展,平台上的大数据都会给予我们答案。”在刘茜看来,平台给教育局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让课后服务管理工作变得清晰、有序。目前,益阳市已全面推行“智趣新课后”平台。

“智趣新课后”平台的研发负责人、中南迅智副总经理谭双武告诉记者,该平台还具备个性化定制功能,可分别连接教育局PC管理端、学校PC管理端、教师PC备授课端、教师微信小程序端、学生和家长微信小程序端五大端口,集课程遴选、开班组课、管理执行、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这么多的功能,操作起来却十分简单。“最常用功能图标都很显眼,教了一次,大家都会了!”许多年过50岁的资深教师这样表示。

优质内容是做优课后服务的“源头活水”,缺少优质的课程资源该如何解决呢?

2021年10月,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暂行办法》,该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全面育人,推进“五育并举”,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据了解,“智趣新课后”平台基于我国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延伸出德育修养、人文传承、数理逻辑、体育运动、艺术审美和科学实践六大课程板块,打造新时代课后服务“五育融通”课程资源,着力“补学校之不能、解学校之为难、扬学校之特长”。

在“智趣新课后”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长赵雄辉看来,课后服务一定要在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为此,“智趣新课后”平台的线上课程设计都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课程进行媒体化、场景化、形象化创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可触、可互动的新资源,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以颇受学生欢迎的《STEM科创制作课程》为例。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科创课程一般很复杂,要有专业的教师、实验室、仪器等。但《STEM科创制作课程》却颠覆想象,只需一些常见的材料,孩子们就可探索科学的奥秘。

杨阁老学校三年级的学生正在教师曹近宇的带领下,学习《STEM科创制作课程》之一《大圣归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孙悟空会哪些法术吗?”

“七十二变!”“他会筋斗云。”“他能上天入地!”……

“那今天,我们就来实验一下,看看孙悟空到底是怎么一下子从天上到地下的吧!”

在老师的指导下,几根塑料棒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变成“绿色长梯”,调皮的“孙悟空”大显神通,从梯子顶端出发,快速翻滚下来。“哇!哇!哇!”课上,孩子们的惊叫声此起彼伏。

“孩子们通过《大圣归来》这堂课,可以学到关于重力的知识。”作为课程开发方,湖南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融合出版研发部的詹琼,近来常到杨阁老学校听课,观察调研实际的课程效果。

为保障课程内容品质,“智趣新课后”平台还组建了由国家级、省级专家和出版团队优秀编辑,以及省市县教育管理者和一线名师等组成的千人专家指导委员会,所有课程资源必须经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

2月20日至21日,新学期伊始,“智趣新课后”平台第五场课程资源集中审读启动。百人编校专家团队分布在四个分会场,围绕千余节课程资源,仔细研究,审核判定。专家们对每一门课程的质量都严格把关,严格履行出版的“三审三校”流程,做到内容高标准。目前,湖南已通过平台推出50门课程、5000余节课时资源,为学子提供高质量课后学习资源和服务。

对许多学校来说,缺乏适配的师资力量是课后服务很难突破的困境之一。

为此,省教育厅提出要大力关心爱护教师,进一步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让教师乐于参与“双减”,避免出现“学生减负,老师增负”的情况。

对余家村小学来说,全校14名教师全部参与课后服务,师资力量很有限,何况学校本身就缺少专职的音乐教师。可孩子们的梦想是无限的,于是,数学教师刘欣在学校的鼓励与支持下自学音乐,还参加了由沅江市教育局举办的乡村学校兼职美育教师培训班。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音乐教师,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但由于学习时间较短,对复杂的专业知识、课程的体系建设等了解尚浅。不过,使用‘智趣新课后’平台后,我的烦恼少了很多。”刘欣笑着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智趣新课后”平台着眼于教师队伍的需求,通过数字化革新备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的《使用指南》《活动一览》《环节时长》等栏目,快速了解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手段。这打破了普适性课程对教师专业性的限制,让更多教师可跨专业、跨学科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实现轻松便捷备课。另外,该平台还进一步加强技术保障,只要学校有电、有网、有屏,教师即可上课。即便网络环境不佳的学校,教师也可以使用缓存的课程资源。

省教育厅要求,课后服务课程不仅仅要在线上开展,更要引导学生走到线下,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去参观、探索、体验,让学生不仅仅在文字中感受真善美,更在实践探索中独立思考,在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快乐成长。

以“悦享课堂”为例,除线上课程外,还组建了线下课后服务名家库,涵盖教育、科学、美育等各行各业的名家、大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名家库里自主选择“大咖”,作为学校课后服务师资的补充,每学期开展“名家进校园”活动。长沙市长郡月亮岛学校第三小学就通过“悦享课堂”,开展了“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走进校园,为该校师生及家长带来了一场有关儿童文学的盛宴。

在数字化的助力下,“四大缺口”所造成的课后服务困境正在逐渐好转。

图片

公益开放惠及百万师生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让教育回归公益属性。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进一步减轻群众教育支出,让群众从‘双减’中得到实惠”。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牢记国有文化企业的职责定位,将“智趣新课后”平台的所有功能及省级精品课程全公益开放,以实际行动降低教育成本,将“双减”的初心和使命落到实处。

短短一年多,“智趣新课后”平台已在三湘四水遍地开花,目前已惠及全省7552所学校,服务443万名学生、10.4万名教师。

课后服务数字化,使用者感受如何?

“顺心、开心、放心”是岳阳市岳阳楼区九华山小学的答案。

九华山小学开展课后服务采取的是走班制,一到六年级的学生可共上一堂课。孩子们的选择多了,但学校的选课、排课、考评等工作却变复杂了。

有了数字化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平台上的课程遴选、智能排课、考评考勤、数据统计等功能,便捷、高效地开展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日益规范化、科学化,教师顺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九华山小学校长田野告诉记者,学校通过平台,给孩子们带来了“小卫美术”“一手好字”“四维阅读”等课程。

“有趣、有味、有用”是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的答案。

3月8日下午,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课后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室内,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红色故事会”课程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故事。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是“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同正在上思政课的同学们亲切交流并寄语:“你们今天是小树苗,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

“课程有很多有趣的视频,不枯燥,我非常喜欢!”四年级学生朱思雅说。“红色故事会”以经典红色故事为核心,将看动画、观影片、听故事等方式融入课程,通过创建云游场馆、线上观展、云上剧场等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在参与、感受、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浸润红色精神。这也正是“智趣新课后”平台创建的初衷,寓教于乐、“智、趣”相融。

“共学、共育、共赢”则是杨阁老学校的答案。

在杨阁老学校,孩子们首次接触到“了不起的非遗”“走读湖湘”等湖湘特色课程,他们像海绵一样汲取着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有所获,教师也有所得。

比如历史教师李为民。“在课堂上,我更多的是担任‘导游’的工作。我会根据视频内容,补充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虽然我是教历史的,但也会遇到不熟悉的内容,我就会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这正是李为民所理解的“教学相长”。

“李老师,我们下节课还能再上这个内容吗?”有一天,课后服务下课铃响起,李为民刚准备走出教室,突然听到一个男孩大声地询问。他转过身,看到了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好的,我们下节课还上这个内容!”李为民开心地回答。

“我以后要当国家队的足球运动员。”“孩子们每堂课都是笑着走出去的。”“孩子回家后,会和我聊课后服务课堂上发生的小故事。”……记者在采访时,从老师、学生、家长的话语中,感受到课后服务带来的教育生态之变。

“教育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创新的战略行动和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夏智伦表示,接下来,湖南教育人将进而有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全面布局教育数字化转型,继续为课后服务拓宽度、提高度、增厚度,将课后服务打造成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成长的一方天地,促进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湖南教育

编辑:张云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