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阴这场改革“触及灵魂”: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县管校聘”让能者上庸者下

来源:观潮的螃蟹 编辑:钟保 2022-11-09 22:56:4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胡峥 岳阳报道

蟹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是岳阳市湘阴县“县管校聘”的核心理念。

从“机制”入手,以全学段覆盖、全人员参与、全区域流动的标准一视同仁,实现以“竞”促“进”,切实做活“人”的文章。


这是11月的一天,阳光和煦温暖。湘阴县洋沙湖实验学校——这所刚刚由几所农村学校整合成立的新学校,正焕发着蓬勃生机。

“要注重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在动手操作、观察中感受数学,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

在学校会议室里,数学老师们正按照惯例开展评课活动。他们畅所欲言、互相学习,提高个人教学能力水平,提升课堂教育质量。

图片

 数学教研组交流中,老师用心交流、相互学习。

洋沙湖实验学校仅仅是岳阳湘阴全县教育综合改革后的一个缩影。

自“县管校聘”推行以来,湘阴各中小学校将课堂质量提升作为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各科教研教改活动开展如火如荼,老师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

正如湘阴县教育局局长曾维光所说,“县管校聘”改革是搅动湘阴教育界的一条凶猛“鲶鱼”,每个老师都有紧迫感,鞭策着每位老师提升自我、突破自我。

记者行走在校园内,一些关于教育的思考正在发散,哪些指标才能定义“好学校”?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平衡的道路,哪条才是“终南捷径”?

记者认为,岳阳市湘阴县坚持将教师群体的优劣视为“好学校”的硬性指标和核心要素,并以此为原则,用一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县管校聘”改革,给出了一个颇具探索价值的时代答案。

一往无前:改革不容“躺平”

2021年4月,湘阴县委教育专题调研组拿出一份近三万字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这份《报告》笔锋犀利、观点鲜明,直指教师队伍结构失调、暮气沉沉;体制机制不够顺畅,校际壁垒森严等问题。

简而言之,《报告》指出,“人”出了问题。从认知到实施,湘阴县以敢为人先的干事态度,在湖南首吃“螃蟹”。

图片

岳阳市湘阴县召开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和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动员部署会。

2021年,湘阴县“县管校聘”机制改革应运而生,试点铺开。“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是“县管校聘”的核心理念。

此机制下,全县所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无一例外,必须通过竞聘,方能上岗授业。在改革试点校新泉中学就读一年后,学生家长姚少英感叹“农村学校同样能提供优质教育。”试运行一年,成效显著。

打铁需趁热!

2022年,新年上班第一天,湘阴县委书记李镇江发出动员令,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要以攻坚态势,在今年暑假全面推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的管理队伍、干劲十足的校长队伍、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以改革之笔书写湘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新春议教会,释放出湘阴大兴教育的强烈信号和坚定决心。

7月,“县管校聘”正式铺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安逸已久的湘阴教育界顿时风云涌动。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忆,当时,网络上负面舆情铺天盖地,办公室内每天门庭若市,推动改革困难重重。在教师队伍里,既有自恃劳苦功高者对改革嗤之以鼻,也有心存侥幸者得过且过,更有“手眼通天”者试图以“关系”绕过竞争。

不开后门、不讲情面、没有特例,顶着巨大的阻力和压力,湘阴县不信邪也不服软,用强硬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告诉所有人:教育界不是功劳簿不是人情场,想“躺平”,没门!

从诞生之日开始,“县管校聘”便如同一条凶猛的“鲶鱼”,强调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以“打破常规”的姿态,破除所有教职员工根深蒂固的“铁饭碗”观念,也冲碎长久以来固化不变的交流、晋升机制。

图片

 湘阴新入职教师培训宣誓。

放眼全县,更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浪潮正波涛涌动。

新春议教会明确,“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提升”。先后出台《湘阴县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1+7”系列文件,定下“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全市先进”目标。如今,湘阴正着力打造“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整体提质、职业教育特色鲜明、高等教育初具规模”的教育强县。

图片

城北学校举行祭孔大典。

一“鲶”之间:营造集体争先氛围

如果说教师决定了教育质量,那么我们必须追问:什么决定教师的质量?

解决问题,必须找到关键而具体的切入点。

李忠逵曾是湘阴一中的数学老师,在此次“县管校聘”中,交流至洋沙湖实验学校,出任初中数学老师。李忠逵认为:“此次交流让我重新找回了工作的激情。”如今,李忠逵主动请缨,创建数学竞赛兴趣小组。更多的老师们也积极行动起来,科任老师牵头创办兴趣社团等现象比比皆是,大家乐在其中。

“县管校聘”机制从交流、退出、晋升三个方面,重新定义教师群体的职业发展。从顶层设计层面,给每位教师一条自主选择的职业规划道路,其中既有学习交流的成长空间,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晋升途径,同时也面临着淘汰下岗的职业风险。

想揽下教书育人的“瓷器活”,每位教师必须先证明自己有“金刚钻”。

图片

“县管校聘”答辩现场。

《湘阴县2022年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和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每所学校设置“不低于5%”的硬性交流标准,所有教职员工统一实行三年“合同制”管理,落聘教师接受为期一年的待岗培训,一年后仍然不能受聘者予以解聘。

全县中小学3885名教师全体“起立”,按照“以编定岗、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原则竞聘上岗,963人直聘,2468人校内竞聘,280人跨校交流,教师由“学校人”真正变为“系统人”。

湘阴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刘学介绍,通过本轮竞聘上岗,校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平均年龄由48.6岁下降至45.1岁,本科、研究生学历占比分别提高5.8个百分点、1.75个百分点,女性正副校长达17人。

有进则有退。8月份,“县管校聘”尘埃落定。不胜任岗位要求的4名原正校长、15名原副校长落聘,120名教师待岗培训。

剩下的问题就是打破教师发展的天花板。

最关键在于“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将教师三年内的综合表现与绩效奖金挂钩、与新一轮“县管校聘”挂钩;给予学校更多自主权,依据校情实际细化考核,调动教师积极性。

7月17日,“县管校聘”正副校长竞聘上岗“擂台赛”如约而至。27岁的陈婷是柳潭中学九年级语文教师,此次她选择跨校竞聘洞庭中学副校长。

竞聘当天,她穿着干练的职业装来到考场,恰到好处的妆容更显落落大方。作为最年轻的竞选人,她怀揣着对教育事业最质朴的初心,“我要让老师和孩子们都‘眼里有光,脚下有路’,让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希望。”

摸索着向上,探索着向前,“县管校聘”让许多年轻的教育梦想有了放飞的“风口”。

图片

 知源学校老师自主编排“大课间操”。

“如今‘争先’的多了,‘躺平’的少了;‘主动’的多了,‘摆烂’的少了,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岗位从由‘用人难’变成‘选能人’。”洋沙湖实验学校校长曾四会认为,“县管校聘”改革正全力推动湘阴教育事业步入“目标明、体制顺、环境好、基础强、教风正、队伍活、质量优”的良性发展轨道。

曾经,人人都被鲶鱼追逐;往后,人人都是凶猛鲶鱼。

一种信念: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何回答城乡教育资源平衡这个时代命题?

不妨换一种思路来思考。“县管校聘”机制改革,真正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学校之间。考核方案中将每所学校明档定位,从目标管理或教学质量两个方面,明确校长聘任期内的考核目标。

如今,湘阴县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已成常态。在“县管校聘”机制改革的推动下,正逐渐演变成范围越来越大的“内部赛马”态势。

图片

 城北小学开展教师“老带新”培训活动。

张淼、曾四会是此次“县管校聘”的“优胜者”,两人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39岁的张淼是全县最年轻的女校长,她选择回到全县“年岁”最大的学校——城北学校。关于城市教育,她要将梦想照进现实,“要充分利用城区丰富的教育资源,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目前,该校已开设50余个兴趣社团,依托文庙,大力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曾四会的竞聘成绩名列前茅,他选择来到全县最年轻的学校——洋沙湖实验学校出任校长。关于农村教育,他有许多激昂的雄心,“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位是孩子成长的桎梏,学校必须站出来”。

面对竞争,两名校长意见一致:“竞争者只有自己,我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每所学校秉性不同,成功的经验或许无法复制。但是,在湘阴县的每位校长老师心中,都深深根植一种信念,成为更好的自己,给所有孩子力所能及的最好教育资源。

图片

湘阴,正锚定“教育强县”目标奋力前进。

螃白:或许,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平衡的一种答案。

来源:观潮的螃蟹

编辑:钟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