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将今年宣教活动的主题定为“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使他们茁壮成长。
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名专家。他们呼吁,当前,网络成瘾(游戏障碍)、抑郁焦虑、社交障碍等已成为儿童青少年高发精神疾病,需要早发现早干预。
网络成瘾:暂无药物治疗方法,早期干预最关键
“从我接诊的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的门诊数据来看,网络成瘾门诊量占比由原来的5%已上升至30%,其中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占比越来越高。”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应激与成瘾行为研究室主任、湘雅二医院精神科谌红献教授介绍。
谌红献说,网络成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遗传易感性、家庭教育、文化背景、周围环境影响等。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因还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三观”,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欠缺,加上好奇心、逆反心、竞争意识作祟,很容易成为网瘾的易感人群。
“目前针对网络成瘾暂无药物治疗方法。”谌红献表示,远离网络成瘾重在早发现早预防,这是因为网络成瘾的形成时间上相对缓慢,给了有效干预的机会。“国家新闻出版署新规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这在源头上进行了把控,但家长还须加强监管,才能形成合力。”
谌红献提醒,当孩子出现对游戏着迷的倾向时,家长不妨先了解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在哪个环节上最吸引他(她),继而分析自己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是否缺少相应的部分。他建议,家长应以身作则,少做“手机党”“低头党”,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丰富健康的课外活动,并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了解他们的想法。此外,还可在家庭中形成协议,与孩子协商上网时间,合理规划配置,进行互相监督。
抑郁焦虑:尊重个性发展,及时心理疏导
10月8日,16岁的女孩叶叶(化名)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就诊。“叶叶性格内向而敏感,沟通难度大。”该院儿童精神病学专科副主任高雪屏副教授说,“通过我们深入了解得知,叶叶父母离异且各自成家又生子,她在双方家庭之间游离,长期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而抑郁成疾。”
高雪屏告诉记者,青少年精神疾病中,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比较高发。究其原因,有孩子本身的性格因素、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偏差、学业压力等。
“12—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发育快,可心理成熟度不一定跟得上生长速度,当他们的自我认知与外界发生冲突时,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高雪屏提醒,重要养育人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了解其性格特征,尊重个性发展,觉察他们的情绪并予以呵护,做到真正的理解和引导。
“让苹果成为苹果、香蕉成为香蕉,不要强行把他们变成所谓优秀的样子。”她提出,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性格和爱好,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摆在第一位。“首先家长要以健康的心态去了解、接纳、陪伴孩子,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教育他们,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排序,鼓励他们成为爱自己、爱他人、正义、开朗的人。”
学校是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和老师也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可以通过聊天或行为观察等方式觉察孩子的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也可多组织一些科普讲座和交流学习活动,为他们匡正认识,帮助其寻找正确的排解方法。”高雪屏说。
社交障碍:家长先做孩子的朋友,老师合理引导
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音(化名)对社交有着过高程度的焦虑,她不仅害怕交朋友,而且对于公共场合也感到恐惧,总觉得似乎有一个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无所遁形。这些被放大的恐惧,导致她即便只是被要求提高音量或者眼神交流都难以做到。
“近些年来,青少年社交障碍越来越普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康复专科主任曹玉萍教授说,由于他们正处于最需要朋友的时期,但因对自身认知不足,对周围环境高度敏感,交友受到挫折后极容易形成社交障碍,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解决,很容易演变成更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
青少年人际关系困扰产生的原因多来自于家庭、学校和自身。曹玉萍建议,父母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绩,更要当孩子的朋友,平等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发现困扰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学校应该多开展集体活动,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孩子在深层次交流中享受交友的快乐。老师也要尽可能多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掌握孩子的情况,在他们遇到困扰时及时伸出援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余蓉 周阳乐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