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给孩子赋能未来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石祯专 刘俊 编辑:彭佩 2020-12-02 10:51:42
时刻新闻
—分享—

  在2020博鳌文创周《跨行业赋能未来教育》主题平行论坛上,来自教育界和跨行业领域的精英,围绕未来教育、跨行业赋能教育等话题,展开了思想碰撞。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祯专 摄

在2020博鳌文创周《跨行业赋能未来教育》主题平行论坛上,来自教育界和跨行业领域的精英,围绕未来教育、跨行业赋能教育等话题,展开了思想碰撞。 石祯专 摄

教育从概念到实践、从内容到场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每一个孩子、家长和教育者都是其中的亲历者。在刚刚结束的2020博鳌文创周《跨行业赋能未来教育》主题平行论坛上,来自教育界的大咖和跨行业的精英,围绕未来教育、跨行业赋能教育等话题,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他们讨论的,也许正是许多家长热切关注的。

新热词

疫情背景下,“变化”和“创新”成热点

当下,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面向未来,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让他们有勇气和底气去拥抱无法预知的未来世界?随着时代发展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行业所面临的课题已不再局限于行业内部,而是面向整个社会。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变化”和“创新”更是成为教育的关键词。

“单一的课本里缺少场景体验,很难引起孩子的好奇探索,我们要带着孩子在真实的场景里找到有意义感的学习。”如何实现?启行教育集团创始人、启行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创始人赵蔚认为,营地教育是重要的实现方式,营地教育秉持“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边界的教育”这一理念,致力于推动国内营地教育的标准和模式化发展。通过体验式、项目式和服务式学习的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孩子们具备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人必备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核心能力。“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性思维和创造独特体验等,是未来对人才最重要的需求。”

直播、录播、O2O、OMO等方式的涌现,反映了目前整个教育行业模式的多元化,除了科技进步的推动,也少不了资本的驱动。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及董事长王磊以某在线辅导机构为例,10月完成G1和G2轮共计22亿美元融资,短短8年时间,已发展到估值155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在线教培独角兽公司,“我们需要创新、需要跨界,才能在今天的这种竞争更加激烈的格局之下寻找新的增长点。”

新定义

和孩子一起走向“未来”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父母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下一代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什么?他们如何应对更为复杂的世界和不确定的未来?”赵蔚认为,互联网时代最缺失的能力是三重专注力,即专注自己、专注他人、专注更大的世界。

什么是未来教育?IThinking未来科创学院联合创始人、前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课程设计主管张飞认为是围绕对科学创造力的培养。“家长主要担心的是孩子能不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越来越多的孩子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比如我喜欢什么、我想干什么、我的热情在哪里。”在他看来,未来教育要抛弃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而是更多地以孩子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

据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20年内,超过65%的职业将被机器替代。与此同时,将涌现新的职业和工作机会。谈及未来教育,“无限可能”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这也意味着,未来教育有无限可延展的多维空间,承载着无数的变化和可能,它的实践过程既有规律可循,但又不能够完全复制,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当中,它甚至将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新方式

在跨界融合中打开“教育魔方”

《跨行业赋能未来教育》论坛主理人、AIMKIDS青少年国际竞赛联合发起人刘书伊表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未来的“刚需”,因为越来越多的问题,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现在的教育应该为未来做好准备。“如今,教育本身远远不只是一个课程跟技能,而是个体跟家庭、社会都要主动被动参与的社会体验。”

“教育比任何业态都更加适合与其他产业链接。”从“教育+出版”产生新的IP、“教育+旅游”产生研学生态为启发,王磊认为资本和科技是教育行业不可或缺的要素。

对于科技与教育的跨界合作,清华三亚国际论坛管理中心主任助理、清华大学海南招生组副组长崔凯很有发言权。学堂在线是清华大学于2013年推出的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超过3000门优质课程,注册用户超过五千万。“清华很多教育资源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公众共享,还能辐射到别的学校以及偏远地区,这是我们的一些思考。”崔凯介绍。

在交流探讨中,各行业人士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教育生态和本质,理念与内容的探讨不可或缺,产业化落地、科技信息化助力、空间场景多样化、资本的加速协同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教育,将不再局限于点状的教育空间、线状的竞争结构和平面的知识体系,而是从孩子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融合多元产业视角,组成多种可能性的“教育魔方”,为拥抱未来积极做好准备。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石祯专 刘俊

编辑:彭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