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去故宫,上一堂思辨式研学课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彭佩 2020-11-30 11:10:22
时刻新闻
—分享—

研学活动,把课堂“搬”到了宫殿,老师们在现场讲解。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11月28日,冬日的周末,上午8:45,北京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的教室里,一群身着青绿中式小坎肩、10~15岁的孩子五六个人围坐一桌,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本学习探究手册,好奇与渴求写满他们的脸庞。

“故宫,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天子的家是什么样的?”老师的问题刚出,孩子们便纷纷举手,“庄严”“巍峨”“阴冷”……“那么,皇帝的母亲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皇帝的母亲肯定特别雍容华贵”“皇帝母亲是威严的,不像我们妈妈对我们那样亲和”“皇帝母亲有时挺可怜的,有可能很长时间见不到孩子”……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

这是“我要去故宫,万物来启蒙”思辨式研学课程中的一幕。

“我要去故宫,万物来启蒙”是故宫博物院宣教部与万物启蒙课程研究院联手共同研发的思辨式研学课程,以故宫宣教部出版的“我要去故宫系列”丛书为蓝本,提炼出“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10个中国文化母命题,巧妙对应紫禁城内10座最具代表性的宫殿。研学不仅在教室中进行,还将课堂“搬”到了室外,带领孩子们参观对应的宫殿。28日的研学主题为“亲”,核心问题是“探讨发生在帝王身上的亲情冷暖,观察紫禁城内母亲这一角色的选择与责任”,对应的宫殿就选在慈宁宫。

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这一研学课程中,老师们只输出基本信息,对事物的判断则需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和交流,结合不同的视角,“问-思-辨”相结合,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勇敢地表达出来。

故宫博物院宣教部主任果美侠介绍,研学课程于2020年10月底开始,在每个周末进行,每期招募学生30人,共同感受故宫六百年的壮美与深邃。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追捧,不仅有北京本地的孩子,更有专程从云南、重庆、浙江、内蒙古、天津、河北等地赶来的故宫小粉丝们。万物启蒙课程研究院院长钱锋表示,从目前得到的反馈情况来看,两个小时的研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故宫的知识,而且在无形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包括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等。这些学习能力可以应用到校园的课业中去,与课内知识的教学形成一种互补。

故宫博物院的这种思辨式研学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热烈欢迎。有些孩子参加了前几期,最后一期没“抢”到名额,跟院方软磨硬泡;有的孩子听完课后直呼长大了想到故宫工作。北京市自忠小学六年级的郝重雨萱是故宫的“铁粉”,几乎每周都要进故宫参观,为此,妈妈买了年票,还说:“要不是毕业班,她巴不得每期都参加呢。”有位家长对记者说:“我们培养孩子不能光从应试的角度,更希望孩子从小把传统文化的基础打好。现在孩子们真的非常幸运,可以获得这么好的资源。希望故宫可以常常举办这样的活动。”

为了践行故宫博物院“活力故宫”的理念,“我要去故宫,万物来启蒙”思辨式研学课程是博物馆教育的一次新尝试。果美侠表示,宏大的宫殿可能是教条的、冰冷的,但屋檐下的人、发生的故事却是鲜活的,这些细节往往会给孩子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种以人为本的授课角度,打破了曾经以“物”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博物馆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这些课程和活动,正是对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的生动实践。”果美侠说。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彭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