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乡村学校美育建设赋能、聚力、开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碧瑜 编辑:彭佩 2020-09-03 10:11:56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的美育,一直以来是乡村教育的薄弱环节。然而,无论是投身美丽乡村建设,还是实现美好生活向往,人们都需要借助美育力量深化对“美”的认识。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都要求强化乡村学校美育建设,培养更多拥有美好心灵的时代新人。

师范院校作为以教师教育、艺术教育见长的高校,应充分发挥优势,在改善乡村中小学美育状况、推进乡村学校美育建设中多作贡献。在省内,湖南师范大学率先发力,创建了省内首家美育发展与研究中心,并结对帮扶多个偏远乡村学校,实施面向乡村的“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我们研究发现,师范院校对乡村学校美育发展规划、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师资培育、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能有效提升乡村学校美育成效。建议各级师范院校多维着力,为乡村学校美育建设赋能、聚力、开源。

——关切美育发展规划,引领乡村学校美育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校美育加速提质,国家层面出台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新政策,相关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乡村中小学校美育工作基础差、力量弱、经验缺,美育办学思路相对固化、视野不够开阔,美育常常被边缘化,需要专业师范院校进行帮扶。

在帮扶中,师范院校要促进乡村学校对美育工作的价值认同。使乡村学校深刻认识美育在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养成、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与此同时,应积极引领乡村学校美育工作的发展方向。结合新时代美育发展机遇,运用美育研究成果,帮助乡村学校合理设计“一校一案”的特色美育规划,充分激发乡村学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活力。

——聚焦美育课堂教学,深耕乡村学校美育课程。

乡村学校美育课程所配套的软件硬件通常远不及城市学校,资源较少、条件较差。师范院校应带领乡村学校重点研究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运用当地资源开展好美育课堂教学,帮助乡村学校整合美育课程资源、丰富美育教学内容、创新美育课堂情境。

一是合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资源开展美育课堂教学。可创造性运用当地的美丽山水、自然景观等天然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美;二是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开展美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当地的乡土民俗、乡土文化、民间工艺中认识艺术美;三是积极融合生产生活情境开展美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乡村在整个社会与国家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从中认识社会美。

——助力美育教师培育,增强乡村学校美育师资。

乡村学校美育师资缺口大、专业弱,一些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美育师资,美育课程教学由其他学科教师代替的现象较为普遍。师资问题是长期困扰乡村学校美育发展的瓶颈,师范院校应建立长效机制,帮助乡村学校改变这一状况。

一是通过“送教下乡”帮助乡村学校破解美育“缺师少教”问题。师范院校可扩大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暑期志愿下乡活动范围,以及艺术学科教师的中学轮岗范围,重点关注对接偏远乡村学校及美育薄弱学校,为这些学校输送部分临时性美育教师;二是通过“专业培训”助力乡村学校破解美育师资“师能不足”问题。一方面对乡村学校现有专职美育师资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对于美育师资缺乏的学校,积极开展兼职美育师资培育工作。着力提升美育教师教学能力,坚定其美育育人信念、增进其美育育人情怀。

师范院校在助力乡村学校美育建设时,一方面要与乡村学校形成“学生共育”模式。将师范院校育人活动中的志愿服务、红色之旅、教育实习等引入到乡村学校美育工作中,把师范院校培育未来美育师资和乡村学校走出美育师资困境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与乡村学校建立“资源共享”模式。师范院校为乡村学校推进美育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实习教师、师资培训等各项资源,乡村学校为师范院校美育教学和科研提供教育实习、教学研究、田野调查等多种便利——当更多师范院校与乡村学校如此携手结对,就一定能开创乡村美育新局面。

(作者 胡碧瑜 系湖南师范大学美育发展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碧瑜

编辑:彭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