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高考,在推迟一个月之后终于来了。在全民高度关注高考的这两天,高考语文卷的相关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果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写试卷时尤其少,要是有一本集合了所有考纲要点的“百科全书”就好了!
一书在手,知识我有;纸上课堂,拯救美盲。
美仑君整理了今年高考语文的部分试题后发现:从作文题目到阅读理解,都对考生平时的艺术积累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最短时效内找到提升自身能力的“最具性价比”书籍?如何让你的综合修养成为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加分项?
好奇的话,就和美仑君一起看下去吧~
全国Ⅱ卷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全国二卷的阅读题可能是今年最切合素质教育理念的一个,因为指向性非常明确,选取了美术史家、策展人、著名学者巫鸿先生的一篇文章,讨论的是目前学界对艺术品本身的研究渐趋薄弱的现状,以及如何把“实物”和“理论”从互相对立的状态转变为相互支持的关系。
虽然研究的论题看似比较复杂,但其实文章本身所传递的现实意义却十分重要。平时对美术史有关注的学生,可以很轻松地从文章中提取信息要素,对于巫鸿先生论证观点时的思维逻辑也能够有敏锐准确的判断。如此,解题过程就变得非常顺畅了。
高考结束后,我们从读者的反馈中也鲜明地感受到日常艺术积累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阅读和学习美术史,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学识,也不是为了能够准确预测考试题,而是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这些都将化为生活的养料,助力你未来的每一次行为。
那么,从今年的高考试题出发,如何在平时的积累中提升审美力、助力综合素质的提升呢?
分享3个值得推荐、令人获益匪浅的好习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设计一个审美焦虑的“篮子”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因为遭遇到的难题而感到焦虑。小到一个知识点的忽视,大到对于影响人生走向大事件的不确定性。对于备考的学生们来说,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这些小小的焦虑逐渐会变成积压在心里的负担,挤占着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针对现代人普遍具有的“审美焦虑”,巫鸿先生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他认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多读点美术史,了解古往今来很多不同的对美的理解。”艺术有用,但不是实用之用、赚钱之用。艺术不只是美术馆墙上挂的画,一个城市,一栋建筑,一个路灯,一个人穿的衣服,都不断和艺术发生关系,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
具体而言,就是每天划分出一小段时间,专门用来学习和解决自己的审美焦虑。你可以选择一本通识类的美学图书,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把自己和焦虑的负面因子隔离开来,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时间中了解美学和艺术的概况。
关注身边的美和艺术,设计自己的审美焦虑篮子,选取通识类美学书籍,集中解决审美焦虑。
警惕“知识距离”
你是不是经常觉得:为什么学习的是同一个知识模块,但每个人的理解却存在很大差异?
事实上,很大的可能,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辅助书籍的选用。同样一个知识领域,不同的研究者会有不同结论,甚至不同的视角也能有不一样的审美感知。不要小看身边的“知识距离”,可能就是每天几页书或是几个观点的差异,最后会演变成知识的鸿沟。
在审美提升上,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拓展你的阅读面。学习美术先从了解美术史开始,学习美术史也要兼顾中西方的视野差异。从建筑、壁画、器皿到服饰,美的概念随着生活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也逐渐成为了人与自然的独特载体。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类艺术创作不断更迭,浪漫、古典、现实、魔幻埋藏在艺术作品的色彩、线条、肌理之中,传递着人类最本真的情绪和感受。
无论是复杂的艺术发展时间脉络,还是百家争鸣的学术理念,最好的选择是博览而群观,跨越时间和地域无障碍学习中西方的艺术课程,能够有效地拓展我们的知识层次。
打破阅读框架,跳出“知识距离”,中西方视野兼备。
建立行动笔记
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在提升审美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和可能性。把学习当做一场实验,在补充知识的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思考和总结,尤其是建立自己的行动笔记。
举个例子,当你在学习“历史的物质性”这一观点时,首先应该了解过去的一些经典案例,并做好分类,如: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的《早春图》、敦煌莫高窟220窟历次重修的差异化图景以及博物馆中被置换了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文物。
与此同时,做一页针对这个问题的“观察笔记”,记下相关的佐证案例、发展演变、适用场景、可以优化的地方等。久而久之,你对于艺术的认知就会越来越深,审美随之提升。
保持思考和观察,建立“行动笔记”,学习成果具象化。
当然,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很难从以上三个地方来做好审美提升,美仑君还有一个更为简便和高效的办法,那就是选择一个同时具备“艺术通识类书籍、中西视野兼具、完善知识笔记”优点的超强复合品——《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是一本在哈佛和芝加哥大学的中国美术史课程讲稿合集,作者巫鸿以一种专题性的讲述方式代替了以往以时间为线索的艺术发展史写作。相比于阅读巫鸿先生以往的各类著述,这本书基本上涵盖了巫鸿先生的全部学术观点,对于亟须短时间内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力的同学而言,是一个“捷径式”的选择。
来源: 美仑读书会
编辑: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