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70年,是教育事业快速前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的70年。在这70年里,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地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
70年来,学生资助促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教育脱贫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据《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共资助全国普通高校学生4387.89万人次,资助资金1150.30亿元。在这组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资助“四化”模式的显著成效。
资助目标的公平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动力。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在这70年里,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地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经过70年的努力,国家学生资助项目从少到多,资助面从窄到宽,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所有学段(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所有学校(包括公办与民办)全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可以说,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学生资助之路,“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基本实现。
资助政策的体系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生供给制”到“人民助学金政策”,从改革开放初期增设“人民奖学金”到“奖学金贷学金并行”,不难发现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从对象、范围、力度到内涵,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工作突飞猛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年4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下达2019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预算的通知》;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设立中职教育国家奖学金等。国家通过颁布完善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形成了世界上覆盖范围最为广泛的资助体系。
资助对象的精准化。为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各地纷纷建立对象识别精准、资助管理精准和服务精准的资助工作体系,确保国家资助政策能够落地生根。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3名学生收到“我是西电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小助’……近期将为你发放隐形资助720元……”的短信。原来这条疑似“诈骗”的短信,是学校通过分析校园一卡通消费大数据,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的隐形资助。这种以信息化促进学生资助精准化的方式方法,目前已被很多国内高校采纳,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资助工作水平的提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实处发力、见到实效。
资助方式的人性化。学生资助最终要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自由发展,将维护学生的尊严、幸福和自由作为评价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在资助方式不尽如人意时,学生出现了“等、靠、要、争、抢”等情况,学校出现了漏助、错助、误助、过度资助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媒体不考虑受助者的心理感受,大肆宣传受助者的个人隐私,导致其因接受资助受到心理伤害。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日,通过分析资助对象,采取隐形资助的方式,可以做到让受助者的隐私得到有效保护,让资助方式更温馨。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中国教育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向着教育强国阔步前行。70年来,“四化”模式促进学生资助水平不断提升,为促进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动力,为暖民心、促发展奠定了基础。(杨程)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