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脸上的妆好抹,心里的妆难擦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璐 2019-09-17 11:22:54
时刻新闻
—分享—

初中女生化妆,还化浓妆,还并非个案而是成群结队往脸上招呼。遇见这种情况,治校者该怎么处理?贵州某地中学给出了硬核“三件套”:一块毛巾,一桶水,当众抹脸。视频一出,多有质疑:学校是不是太过了?对此,学校也有委屈:此前曾多次引导,收效不佳,才会采用这种办法,可能有些不妥,但真的是为孩子负责。

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化妆本来就在禁止之列。学生违规在先,学校加以约束,合情合理。但学校的初衷可以理解,采取的手段却值得商榷。视频里,一师一桶一布,连抹一溜女生,水已显得浑浊。对皮肤娇嫩的初中生来说,化妆品并不卫生,但以不卫生的手段解决不卫生的问题,既不能收到负负得正的效果,还有搞出传染病的风险。此外,“卸妆”地点在校门口,还有不少学生围观,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性情敏感,如此公开施诫,学校有失周全。

尤为令人惋惜的是,不论是现场的教师还是事后校方的回应,都将“不化妆”作为采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出手,是因为学生化妆,而只要学生已被“卸妆”,便是实现了“为孩子负责”,似乎只要学生脸面干净,便是解决了问题。这样一来,至少有两个深层次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反而被“干净的脸面”遮掩掉了。

其一,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初中生已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的萌发和自我表达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蹩脚甚至过度模仿,是这种萌发和追求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对成年人来说,少男少女们的模仿难免幼稚可笑甚至荒谬绝伦,对此一棒子“打死”或者勒令喝止,是纠正他们的最有效手段。其实不然。他们或许不会再冒险进入成人划定的“禁区”,但他们依然会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如果只关注表面现象的治理,而忽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萌发以及对其的正确引导,那么父母或学校就有可能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境地。

其二,是学生为什么会大规模集体化妆。相关报道表明,该校化妆的女生并非个案,而是集体行为,用校方的话说,是“一个人带动一大片”。为何女生们会出现集体模仿?从心理学上讲,个人在群体中可以获得情感需要以及认同需要的满足。当地地处偏远,外出打工人口众多。校方也表示,学校留守儿童众多,部分班级甚至可达90%。研究表明,多数留守儿童普遍面临亲情关爱不足的问题,缺失的情感会更促使他们在群体中获取补偿。对初中生来说,融入群体最简单有效的手段,莫过于行为趋同:谈论同样的话题,开展同样的运动,进行同样的打扮……当学校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脸上的浓妆时,更应深究女生们的情感逻辑,弄清楚背后有可能是长期缺乏关爱带来的情感缺失,以便主动介入。

脸上的妆好抹,心里的妆难擦。教育是把知识、品德内化为人的行动指南的过程。善教者,绝不会依仗师者或者成人对青少年天然具备的威权,来获得表面的胜利。著名教育家斯霞曾遇到上课铃响后疯跑回来的学生依然大呼小叫喧闹不已的情形。斯霞并未斥责,而是温和地说:“有人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请大家赶快坐好。”接着便转身走出教室。等她面带微笑回到教室时,学生已经安静就坐。她的暂时回避,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空,让大家因为深切体验到教师的尊重而自尊自爱,留下一段杏坛佳话。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值得再三回味。(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