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规范竞赛活动必须常抓不懈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璐 2019-08-14 10:17:07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王铎 绘

每逢暑假,中小学生总会马不停蹄地飞往全国各地,参加一些全国性竞赛的现场总决赛或夏令营。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参加竞赛的规模与人数大幅缩减。据媒体报道,今年这些竞赛和夏令营,不是干脆没办就是取消了。究其原因,这与去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以及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息息相关。

近年来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类竞赛存在应试倾向,名为发展教育,或为谋取利益。例如,在相关整顿活动出台之前,参加绝大多数作文竞赛都需缴纳报名费。据媒体报道,一些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知名作文竞赛,参赛人数高达10万—30万人,虽然单笔金额貌似不大,但仅报名费一项收入就已逾千万元。可以说一些竞赛步步为“盈”,成为这些机构的“摇钱树”。这些不规范的竞赛不仅给学生增加了课外负担,而且干扰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别是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

事实上,规范有序的竞赛对学生的成长以及选拔培养拔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比如一些导向正、质量高、信誉好的竞赛,确实能够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突破常规的机会、一片展示自我的园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拼搏精神等。此次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开展的治理行动,逐步让各类竞赛活动回归了竞赛的综合育人功能,回归了育人本位,回归了教育规律。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规范竞赛活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治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还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而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照相关制度规定,采取调研巡查、广泛接受群众举报等措施,加强对竞赛组织实施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全国性竞赛活动存在擅自扩大竞赛范围、强迫或诱导学生参赛、收费等行为,要及时进行查处。同时,不能满足于“禁”和“堵”,还要强化“导”和“疏”,对于规范、科学、有序、高质量的竞赛活动,要促使其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要发挥好“守门员”和“引导员”的作用。一方面,学校要杜绝以竞赛成绩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要严格按照《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指出的“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的相关规定予以落实,做好竞赛治理的“守门员”。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引导老师不要通过号召、诱导等方式,让学生或家长参加竞赛活动以实现自身目的,而是让老师确实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选拔出适合参加竞赛的学生,回归到教育的“立德树人”导向上来。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回归竞赛的初心,不要一味地追逐竞赛的功利化作用。不难发现,有些家长只看到了竞赛对于升学的含金量,抱着“有枣没枣,先打三竿子再说”的心态,任何机会都紧紧抓住,不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感受,直接为孩子“量身打造”参赛途径,获得招生入学的“敲门砖”“入场券”,为孩子在各阶段升学助力。从而导致了现实生活中,“政府减负、社会增负,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愈发明显。规范和治理中小学生竞赛工作任重而道远,让各类竞赛更规范、更公正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负起责任。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回归教育规律、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竞赛生态环境。(杨程)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