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曾经羡慕的名校现在就在身边
长沙天心区大力发展教育,勇于创新改革,创造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幼幼新宇幼儿园的学生在阅读绘本。幼幼幼教集团是天心区三大教育集团之一。图/记者辜鹏博
教育,对每个孩子的人生轨迹有重大影响,也与每个家庭密切相关。
从大力筹资兴办名校,到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再到大力挖掘优质教育资源,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光辉历程中,长沙天心区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新时代新征程,当下的天心,继续走在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的大道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天心区第一中学“牵手”雅礼,更名为雅礼书院中学;天心区“联手”长郡,开办新校长郡天心实验学校……越来越多的联合办学模式,让更多天心人感受到了身边的优质教育力量。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天心区委书记朱东铁指出,要加快教育均衡化发展,推进教育集团化,充分发挥好各类辖区教育资源,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办教育的需求,才能切实增强天心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办学
集团化办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天心区的优质教育发端于仰天湖小学的建立。1996年,长沙市南区更名为天心区,而当时南区的品牌学校枫树山小学将划归雨花区,筹建一所属于天心区的优质小学成为重中之重。在综合多种因素后,天心区最终选择重点打造1947年建校的仰天湖小学,并火速将枫树山小学副校长黄泽成调到仰天湖小学任校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仰天湖小学成为名校之后,天心区决定大力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推进名校扩张工程。2005年8月30日,天心区青园小学在天心生态新城区建成,2011年,天心区又在省政府片区打造了一所高标准小学湘府英才小学。
2018年6月,通过名校带动,助推区域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提升。天心区教育局成立了仰天湖教育集团、青园教育集团、幼幼幼教集团三个教育集团。天心区政府继续推进与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明德中学联合办学模式,将天心区第一中学“牵手”雅礼,更名为雅礼书院中学,打造优质公办高级中学;天心区“联手”长郡,开办新校长郡天心实验学校……在朱东铁看来,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复制一种办学模式,而是秉承和而不同的态度,使各成员学校能够体验、学习借鉴名校先进的办学文化、先进的师资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提升自身水平,从而达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这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更大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解“择校热”“上好学校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有力举措。
建设
全省率先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大投入。在天心区,教育被纳入“民生立区”的区域发展顶层设计,放在突出位置优先发展。2013年起,天心区启动了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入11.5亿元完成了明德天心中学、先锋小学、仰天湖赤岭小学、书院小学、天悦幼儿园等35所学校的新建、提质和改造工程,并对12所学校进行了功能提升和文化建设。
在新建学校中,天心区委、区政府明确学校建设“面积只能更大、不能更小;位置只能更好、不能更差;操作性只能更高、不能更低”的基本原则和“快节奏拆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的“一快三高”的要求,为保障学校建设、推进教育均衡提供了坚强后盾。
随后,天心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再战新三年,实现新跨越”的总要求,启动了新的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根据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天心区需完成12所学校新建、13所学校改扩建以及11所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和产权移交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天心南城的快速发展和暮云、南托街道的并入,辖区内常居人口持续增长,更多的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期盼。天心区提出,重点对暮云、南托地区的学校标准化建设进行倾斜,制定了暮云片区学校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暮云片区3所学校新建、9所学校和1所幼儿园提质改造项目。同步推进“智慧学区”建设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创新
培养专家型校长和骨干教师
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师资力量的大力投入。1981年,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学历培训和教育教学业务培训。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老师既要“走出去”,也要把专家“请进来”。仰天湖小学提出,要“以课题为突破口”,1998年,学校拿到了一个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运用电化教学,减轻低年级语文、数学课业负担》实验研究,但当时老师们都不知道什么是课题,更不知道什么是电化教学,用的“最高级”的教学设备是幻灯机,电脑只有学校计算机室才有两台。老师们学着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最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2003年,全区共有协同管理的国家级课题5个、省级课题7个、区级课题65个。发展到2010年底,全区建立起覆盖9个学科、涵盖2000多个课题的创造教育教学资源库,部分课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教师的大力培养,激发了学校的大力创新。2002年,天心区教育局决定,以创造教育为特色,大力培养创造性、创新型人才,面向每一所学校,区域性推进创造教育。沙湖桥小学的科技创新、铜铺街小学的环保教育、仰天湖桂花坪小学的剪纸艺术、天鸿小学的少年足球、黄土岭小学的青少年法庭、西湖小学的快乐德育、青园教育集团井岗校区的诗词诵读等,无不渗透着天心区创造性的教育理念。
2014年底,天心教育局更是创造性地展开“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在全区遴选了一批将在未来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家型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天心区掀起了一股用专业、视野和情怀办教育的热潮。
在天心区看来,“未来教育家”俱乐部,就像一所看不见的“大学”。这所“大学”没有最高学历学位,也不颁发学历学位证书,但它甚至比一般的大学还要有价值,因为在这所“大学”里,大家不仅在学习,更可以时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并不断地抬高其专业成长的天花板。
2018年,天心区又推出名师培养行动计划。推进名校长培养工程,对16位校长进行为期一年的分阶段、连续性、递进式培养,其中刘菲菲被评为市首席名校长,王雅敏被评为市名校长。同时,加强对7位名校长(园长)、90位卓越教师、304名骨干教师、50名后备干部、100名“学科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对象”的培养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
记者 沈颢 通讯员 唐敏 长沙报道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沈颢 唐敏
编辑:彭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