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明天就高考了,祝成绩好的同学稳定发挥,祝暂时落后的同学超常发挥!今晚我们聊聊高考。
这两天看到一条消息:高考前班主任最后的叮嘱,是提醒大家写作文时不要用“网络词汇”,一是不规范,二是阅卷老师可能也看不懂。讲台下的孩子们笑成一片。原来,这些即将走入考场的学子,绝大部分都是“00后”,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
高考迈入第41个年头,跟改革开放走了个前后脚。改革开放之初,“老三届”经由考场重新走上社会,为百废待兴的各项事业注入启动发展的加速度;上世纪90年代,高校招生和就业摆脱计划体制束缚,高考成为人才走向市场、自由竞争的跳板和平台;进入千禧年,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毛入学率不断攀升,高考成为改变命运的快速通道;今天,面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要求,如何把高考制度改革推向纵深,激活人才这一池春水,是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
高考改革始终有两条线索,一条遵循公平,一条强调效率。今年3月,教育部连续印发通知,全面取消体育特长、中学学科奥赛、科技类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同时强调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把违规抢跑的学生拉回来,给起步乏力的学子鼓一阵风,是高考改革的底线和原则,也是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题中之义。
公平和效率,很多时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力。高考改革到底是两条腿、走远路,还是互相牵绊、走一步摔一跤?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实际上,如果把高考改革放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光谱中看,就会发现,教育领域的改革往往涉及利益范围广、复杂程度高。对于这样的政策体系,不可能只追求一种价值,也不可能只设定一项目标。让后发地区的孩子有机会走出深山、接触外面的世界,让有所积累的孩子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走上更宽广的人生舞台,今日高考,不仅是改变人生的“助推器”,也是实现跨越的“加速器”。因此无论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倡议,还是“千人千面、取消统一考试”的呼声,都存在脱离中国具体发展语境的危险。只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于循序渐进中推进改革,所谓“要公平还是要效率”,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可以兼顾的送分题。
高考的一端连着试卷,另一端接着未来。事关未来的改革,在我国教育事业全局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去年浙江开展的3+“7选3”新高考改革,就曾导致选择物理科目的学生人数骤减,一度引发社会关注。在之后的改革方案中,浙江推出最低人数保障机制,有效化解了物理遇冷的困境。这样的“试错”,不仅提醒我们要在更大范围、从更多角度审视高考改革,也要第一时间对实践中的问题作出调整,以纾解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痛点,为下一步改革积累经验、铺平道路。
这正是:确认过眼神,你就是大学想要的人。大家赶紧睡觉。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苏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