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年不少高校学生“零留校”

来源:长沙晚报网 作者:徐媛 编辑:苏小莉 2017-02-09 09:27:02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张雯霏

  长沙坐火车到拉萨再从拉萨辗转到阿里,三四日后,西热桑姆便回到了家。西热桑姆是中南大学大三藏族学生,去年寒假因为交通不便,她选择了留校。今年,期盼着和父母一起过节的她如愿回到了家乡。

  今年一放寒假,长沙高校的大学生们都匆匆赶回家过年,一些学校给留校学生设置的寒假勤工助学岗位只能空置下来。几年前,中南大学留校学生多达750多名,而今年学校学生“零留校”。和中南大学一样,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踏上了和亲人团聚的回乡之路。

  A 变化

  学生归家路变顺变宽

  对一部分人来说,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被“归途遥远、囊中羞涩”等因素阻隔,但总有一些力量,让他们的归途越走越顺。

  从长沙到西藏,西热桑姆回趟家不容易。提起近几年返乡的变化,西热桑姆颇有感触:“这几年,政府很给力,有时候大雪封路,马上有修路工人来通路,交通越来越方便了。” 西热桑姆的笑声很爽朗:“明年寒假,我也回来和父母团聚!”

  来自西安的贺雨青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就读,同样作为去年留校今年回家的大三学生,贺雨青回家的理由很惊喜:抢到了回西安的特价机票。“两百多的机票钱比高铁票还便宜。”她说,身边有一些因为车票太贵而不回家的同学,而这种降价车票无疑拓宽了回家之路,让“囊中羞涩”的他们有了回家的冲动。

  西热桑姆和贺雨青的感受在长沙许多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印证:交通快速发展,车费下降了,回家的路更顺畅。来自云南的大三学生朱聪,今年寒假回家尝了鲜,坐上了刚开通的沪昆高铁,长沙至昆明只用了6小时7分。“以前只能购买普通列车票,要坐一天一夜,非常辛苦,现在有了高铁,太方便了。”朱聪说暑假也打算回家了。

  B 高校

  从热情留下到喊学生回家

  2011年寒假,中南大学的留校学生有750多名,在这六年间,随着学校的努力和引导,实现了假期“零留校”的目标。中南大学学生管理科科长刘勇说,学校一直重视家文化和孝文化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同学尽量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毕竟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而且这也是学生们感恩家人的一个机会。

  记者发现,几年前,留校似乎成了一种风气,越来越多的学生留在学校不回家。一到过年期间,各校领导忙着同学生一起吃团圆饭、包饺子,看上去一派喜气洋洋。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思考过年对于学生的意义,并倡导和鼓励孩子回家与父母团聚。

  为了让学子顺利踏上回家的道路,各校不仅积极引导宣传,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补助。据悉,和中南大学一样,湖南大学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制定了积极的帮扶政策。湖大资助学生回家的路费按照距离从两百元到六百元不等,共帮助了800多名贫困、偏远地区学生,投入金额约22万元。湖南大学今年寒假留校学生仅有30余名。

  来自甘肃的程艳是湖南商学院财政学大一学生。2016年,程艳的父亲遭遇意外交通事故,这个年收入仅4000元的农村家庭负担了30余万元的医药费,家里负债累累。学校得知后,给予了程艳1万元资助,并为她补贴了300元寒假返乡车票费用。据悉,湖南商学院爱心基金发起的“温暖回家行动”,支出近6万元为239名困难大学生购买了“爱心车票”。

  刘勇介绍,留校学生不断减少,既要归功于学校和学生的努力,也不能忽视独特的文化氛围。一来,各大高校助力学子踏上返乡之路,不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种种举措切实减轻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确保每一个想回家的孩子都能买到车票。二来,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春节归家机会宝贵,“过年情怀”扎根血液。平时的异地和忙碌让过年与亲人相聚的时光显得尤为珍贵了。

  C 学生

  少数留守校园坚守梦想

  随着大学生的离校,由数万大学生盘活的“校园经济圈”立即冷清下来。记者在长沙各大高校周边发现,平时热闹非凡的小餐馆、超市、服装店大部分都“铁将军”把门。一家开门营业的品牌服装店导购员介绍,学生放假以后,顾客减少了八成以上。大部分商家的开门营业时间不是大年初八,而是选在学校开学的日子。

  往日热闹的校园变得空荡荡,但仍然有人选择坚守。他们有的是学习“充电”,有的为考试备战,还有的是兼职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为步入职场而积累经验。张文文是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家乡在甘肃天水,她在学校度过的春节虽然孤独但很充实。虽然才大二,但张文文已经确定了“程序调试”这一求职方向:“希望能多学一点东西,毕竟女生学计算机总是有些吃力的。”张文文告诉记者,大年三十看完春晚,大年初一就开始“收心”复习了。

来源:长沙晚报网

作者:徐媛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