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汲取传统文化理念 做有德行的教师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编辑:杨烊 实习生:胡晓春 2016-03-31 08:56:31
时刻新闻
—分享—

  德者,师之本。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但在浮躁的当下,如何守住根,养好德,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积淀与底蕴,寻找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3月19日,中国教师·敬德会讲第三次会讲“传统文化与教师德行”在北京海淀敬德书院开讲。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和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做主题演讲。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养德”,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教师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积淀和底蕴,丰富精神世界,做有德行的教师。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注重品德修行,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的道德理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即所谓圣人人格、君子人格及士人品行。这些道德品质、行为规范都能从《儒行》找到精神源头,也应该成为教师德行养成的思想准则。”会讲伊始,主办方之一、敬德书院院长吴颍惠特别提到了敬德书院副院长郭振有特别为本次会讲手书的《礼记·儒行》,在她看来,本次会讲之所以把主题设定为“传统文化与教师德行”,就是想通过讨论,着力建立起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教育、思想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本。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人懂得如何成为人。”楼宇烈先生在发言中强调,“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人,不能光靠物质生命引领,而应该让精神生命发光。通过教育,要求人不能仅仅做一个普通的人,还应该不断提升,成为社会的引领者。因此,教师除了要努力提升自己,更应该给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风气,引领社会走向有序、和谐。

  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可以借鉴的资源,王定华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新形势下提升教师德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他特别提到了五大方面:注重伦理、道德至上;儒家为主、和而不同;与时俱进、应物变化;兼容并蓄、务实厚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对此,石中英非常赞同,他提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思想流派众多。儒家思想在传统思想体系中居于主干的位置,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都有非常直接和深远的影响。石中英重点从“天人合一”“人性本善”“民惟邦本”“居仁由义”“知耻自省”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儒家的文化主张。他认为,当下,我们开展以儒家伦理为主要内容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必须将其置于儒家文化理想的整体背景下加以认识。道德教育,应超越为道德而道德的狭隘视域,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文化追求。

  “作为教师,应时刻坚守、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诗意的、诗性的文化传统。当社会的功利之风蔓延到学校时,教育更需要坚守,坚守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性文化,坚守教育中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这些,都要依靠教师实现。”柳袁照表示。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编辑:杨烊 实习生:胡晓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