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数据本身是冰冷的,再者说就进馆的次数本身而言,本身也不宜过度解读。不过另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除了上课时间之外。每天早上7:30入馆、晚上10:20离馆。
如果还不够说明问题,还有一个事实是——陈方芳目前已经发了3篇C刊论文,在同年级的同学中,不管是发表论文的数量,还是发表刊物的级别,都属于最佳水平。
当然,倒不是就此论定陈方芳是值得追崇的偶像,毕竟,在大学校园里,除了读书,即便不敢奢谈远方,至少还有其他值得追随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在读的学生,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求知路上恪守本分的模范。
做好自己的本分,似乎是一句很简单的要求,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好呢?即便我们常把“图书馆是天堂的模样”挂在嘴边,但是,面对青春的浮躁,物欲的横流,又有多少人可以做一个本分的学生呢?置于更大的语境来说,无论是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还是涉世已深的职场达人,又有多少人能潜心于自己的本分呢?
当我们艳羡于一个另类学霸的博览群书时,他却轻飘飘地说,读书只是我的娱乐活动,读书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情。我相信这是陈方芳的真实心声,这也似乎不难去理解他的“另类”,根据他的说法,读书是从他小时候便已培养出来的好习惯,换句话说,在多年的读书修炼中,他已经不再是“以苦作乐”,而是真正从中发现了读书的乐趣。
我们可能无从去感受读书的乐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也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努力从读书修炼中找到乐趣,但它所带来的启示是,在漫长的人生中,发现一件能让自己有乐趣的事,是多么的重要。
这种乐趣,它可以是如拥有深厚学术造诣后的成就感,也可以是如“立马给他们说出下面的剧情”的满足感,还可以是每天无比充实的富足感。于此而言,与乐趣本身相比,我们得先有强烈地感知乐趣的能力。知足常乐、以苦为乐,或许都是不赖的选择。如此这般,或许是我们关注这个图书馆常客的价值所在。本报评论员高亚洲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苏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