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村寄宿制学校“短板”如何补齐?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作者:汪明 编辑:苏小莉 2015-08-06 08:31:5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经济参考报》以“农村寄宿学校现状调查:建学校的钱要从牙缝里抠”为题,对部分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并对寄宿生的住宿条件、精神状况表示了担忧。记者的担忧不无道理,所反映的情况在农村地区也具有一定普遍性。那么,当前困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突出问题是什么?解决的出路在哪里?

  从总体上看,寄宿制学校面临的主要困难有:第一,寄宿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寄宿用房与配套设施投资没有纳入当地政府教育经费预算,学校在建设寄宿用房和购置设施时,只能自行筹措或用一定办法吸纳社会资金。由于资金相对有限,建设的房舍简陋,有的寄宿制学校无浴室,无水冲式厕所,无饮用热水,给寄宿生的生活造成不便。

  第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寄宿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缺少亲情关爱,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学生又正值发育期,心理容易出现问题。有的学生出现性格内向、封闭、不爱与人交流,与家长感情疏远等情况。大部分寄宿制学校没有校医和心理教师,学生的心理和医疗保障成为盲点。

  第三,学校的生活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缺乏保障。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不在学校编制之列,学生的生活管理主要由一线教师分担,造成教师负担过重,身心疲惫。而大部分后勤服务人员为临时聘用人员,由于待遇不高、流动性大,服务水平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虽然各级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从现实看,从根本上化解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困境,还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保障。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建设需要专项投入。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硬件建设滞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继续加大专项投入力度不可或缺。

  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的通知》,提出“全面改薄”20项底线要求。其中,直接涉及寄宿制学校的项目包括:“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寄宿制学校或供餐学校具备食品制作或加热条件”、“寄宿制学校应设置淋浴设施”等。作为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这些项目应当在“改薄工程”中优先予以保障,这也是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补齐“短板”的新机遇。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服务保障需要政策倾斜。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而言,用原有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来配备教职工,显然难以适应。依笔者之见,出于对寄宿制学校特殊性的考量,应当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以保障寄宿制学校在生活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也有利于将寄宿制学校教师从生活管理等方面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有利于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所带来的孩子上学不便问题,也有利于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照料问题。但上述目标的达成,需要建立在寄宿制学校真正能够办好这一基本前提之下,否则可能只是解决了一些表面问题,却同时诱发了很多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绝非权宜之计,从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需要和关爱留守儿童的需求出发,农村寄宿制学校亟须补齐“短板”,这也是当前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作者:汪明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