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岳霞 实习生 王施莉)“农村里的撮箕都是铁做的,又很大一只,力气小的女生都拿不动。”长沙市实验中学1310班周雅琴同学走进炎陵山区农家,才真正体会出在炎帝陵齐诵的祭词“惟吾神农,华夏之宗”的涵义。而12公里深入农村的拉练和农耕文化实践,让他们体验了稼穑之苦和收获之乐。当然对这800多名高二学生来说,这次传统文化苦旅还有更多的意义,这是他们分班后的第一次团队活动,陌生的同学因为这次活动,体验了团队的力量。
自己做饭自己磨豆浆;农户家的撮箕是铁的,很重;扫把又重又扎手;晚上蚊子袭来,身上十几个大包小包是常事——遭遇种种磨砺后,长沙市实验中学的学子们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比如第一次学会磨豆浆,“传统的石磨磨的,虽然没有加糖,但还是觉得很甜。”带队老师王艳红介绍,此次出行,学生不仅体验了农耕传统文化,更是带着研究课题进行了调研,“比如周雅琴带队做的《炎陵景区对当地经济影响的报告》,学生们详细了解到当地经济发展虽然不错,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到外面打工,家中仅剩留守儿童和空槽老人等等,启发学生思索。”
长沙市实验中学校长肖建军表示,学校克服一些老师为安全担忧的心理,进行“走进农村,走进老区”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就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寻根溯源,体验稼穑之苦也能更激发他们完善自我,改变社会的责任意识。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岳霞
编辑:苏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