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是谁给“黑暗童话”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苏小莉 2014-08-18 08:58:05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谁来围剿“黑暗童话”

  据媒体报道,7月14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中晒出一组丑小鸭童话故事:丑小鸭并没有变成美丽的天鹅,而是在离家出走后被宰杀,成为了“烤鸭”。该故事一出,引发网友极大关注,截至15日晚8点,微博转发量达11752次。不少网友大呼:“接受不了!”

  童话,虽然用离奇的手法表现故事,却能给孩子带来美的熏陶和道德感染,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表现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然而,最近出现的“黑暗童话”,擅改故事情节,颠覆了纯真童话表现出的真、善、美,笔者认为,应该引起家长和社会的警觉与重视。

  是谁给“黑暗童话”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笔者以为,这与当今社会恶搞之风有关。一些人为吸引公众眼球,不惜冲击公众的道德底线,推出所谓“标新立异”的恶搞,比如,恶搞四大名著的《三国痣》、《嘻游记》、《水煮三国》、《青楼买卖》等。

  成年人有足够的辨别力和防“腐”意识去甄别其中的善恶美丑,但对于没有辨别能力和思辨意识的少年儿童,这类恶搞的“黑暗童话”很可能会起到误人子弟甚至毒害作用。童话故事肩负着塑造童真,引导童心,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历史使命。然而,一些不负责任的改编者与黑心的出版商一起,为了谋求轰动效应和经济利益,肆意篡改原著童话内容,无视“黑暗童话”带给孩子们的思想遗毒,这不得不令我们这些身为人师的成年人担忧。

  我们在谴责那些不负责任的改编者和黑心出版商的同时,也应反思我们自己。一些家长非常反感这类童话,并担忧它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既然如此,我们不能把围剿“黑暗童话”的责任全推给政府,而应当主动配合文化部门,举报“黑暗童话”,让“黑暗童话”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河南商丘教师 黄齐超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