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王昱 通讯员 舒文)2014年高考结束后,家长和学生即将进行志愿填报,“孩子适合哪个专业”“哪个专业既有前途又有‘钱途’”?这些问题令许多家长头痛不已。
6月9日,一串“最不被看好的红牌专业、需要预警的黄牌专业、最被看好的绿牌专业”出现在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去年毕业的各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毕业生月收入等指标的排名情况皆有体现。
不过,不管是过来人还是专家,都对记者强调,所谓的“冷热”专业、“红黄绿”专业都不是绝对的,孩子喜欢与否适合与否是最重要的。
过来人说
兴趣不对味?四年都遭罪
选专业,兴趣重不重要?非得热门吗?看过来人怎么说。
十年前,王女士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某知名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录取。当年该校在湖南的招生名额非常有限,只有两个。但当王女士进入大学两年后,她便对该专业产生闹起了情绪。
“进入大三后,我发现我不喜欢太过商业化的专业,天天听着品牌学、市场营销、媒体经营等课,我一点也没有兴趣,因此,学习进度也跟不上,让自己苦恼了很久。”回想起当初志愿的填报,王女士说,本想填报历史的,后来为了求稳,她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填报了广告学。大学毕业后,她做了一年广告文案便转行了。
王女士并不是个案,不少网友还纷纷在网上吐槽了自己的专业。动画专业出身的网友“搪瓷玻璃杯”吐槽:“我现在天天像祥林嫂一样和学弟学妹们念叨,‘我真傻、真傻、真傻’,然后抓到每一个高三毕业生就咆哮哥附身,声嘶力竭地劝阻‘不要报动画,听到没有’。”
根据《2014年iPIN.com高校与专业就业大数据》调查显示,约70%中国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逐渐转向去做和所学专业无关工作,很多人都表示如果能重来一次,他们会更改当年填报的高考志愿。
李鑫是中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四学生,大学期间,他带领的中南智能科技团队研发出了湖南首款高校校园应用软件,受到了大一学弟学妹们的热捧。在校优异的成绩和突出表现,今年本科毕业后,马上就可拿到中南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从本科直接读博士。
李鑫告诉记者,四年前的他本打算读医学专业,后来在父母的建议下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刚开始对专业不太熟悉,但我有意识地去培养对这个专业的兴趣,比如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团,后来越学越有劲。我觉得还是兴趣重要。”
今年女儿参加高考的宁乡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准备报考小语种专业,对此她非常支持,并表示,不管以后在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读书都不重要,得女儿读自己喜欢。
[NextPage]调研报告说
9大专业给“绿牌”
8打专业亮“红牌”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91.8%的就业水平。其中,建筑学以98.3%的就业率高居榜首,毕业后半年平均月收入4757元高居榜首。
报告显示,建筑学、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车辆工程、城市规划、船舶与海洋工程、审计学9大专业被授予“绿牌”。
对此,记者采访了湖南大学就业市场办科长贺迅,他介绍,湖南大学建筑学的学生就业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每年都有许多打电话来抢学生,我说,对不起,来晚了,没有了。”他补充,许多学生毕业第一年就开始拿年薪了,学生的平均收入在8-10万之间。
与最被看好的绿牌专业相比,生物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动画、美术学、艺术设计、体育教育等7大专业,因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成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被发了最不被看好的专业“红牌”。
“刚读生物科学这个专业时,觉得以后可以当科学家了,可毕业找工作时,发现科学家梦彻底要破灭了。”2004年,从湖南某学院毕业后,苏先生求职之路并不顺利。他告诉记者,他当过一天的保险推销员,干过初中生就能干的销售活。为了节省开支,他与8位大学同学合租了设施简陋的房间,由于床不够,许多人只睡在地上。“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躺在床上睡。”现已创业有成的苏先生感慨。
[NextPage]专家说
熊丙奇:别盲从,专业要符合自己的兴趣
“高考志愿其实就是地域、学校、专业的有机组合”
针对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湘潭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宁国良认为,专业没有好坏之分,而且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概念也是相对的,在一定时间内也会发生变化。当热门专业的招生人数一旦达到饱和,大于市场需求时,专业就业遇冷,因此“红绿榜”仅作为志愿填报参考。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博士认为,有不少学生在高考选择志愿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想成为怎样一个人。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高中生,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寻找工作时,也对职业发展一片茫然。由于对职业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因此,在高考志愿选择时,就盲目从众,别人考什么学校、考什么专业,别人认为什么学校好,什么专业好,就跟着报考。
他分析,这实则与整体基础教育不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有关,其实,只有适合自己的实力、适合自己的潜力、适合自己的兴趣的学校和专业,才是对自己而言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
他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校所在地域;二是这一地域中适合自己的学校;三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高考志愿其实就是地域、学校、专业的有机组合,要使这一组合最适合自己当前的学业水平;使这一组合最适合自己未来的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昱 舒文
编辑:苏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