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资”一直都是“美人如花隔云端”,看不清也摸不着,于是长期以来被贴上了数个标签——由于缺乏公开,一度被调侃为“国家秘密”;同时在体制内、外人群疏离感与矛盾加剧的现实语境下,不明朗的“公务员工资”又导致了公众对公务员获取体制巨大好处的习惯性质疑与攻击,近两年,一些地方公务员呼吁加薪,却备受公众吐槽便是例证。
前不久,湖南省冷水江市薪资系统遭破解,使得该市公务员今年1月份工资表曝光,其中大多数人工资均在2001-4000元之间,引得网友惊呼“意外”。这一次意外曝光,至少可以让公众看到,其实公务员的待遇也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丰厚,在一些地方,公务员的工资甚至让他们羞于启齿。纵然如此,人们仍然不断斥责公务员要求加薪属于傲娇之下的撒娇行为。近日,专栏作家连岳在《谁来保障公务员的幸福生活》一文中称:“任何人,无法创造他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必然要面对收入降低(或无收入)的结局。为什么公务员觉得自己可以例外?”而公务员队伍中的吴致远则撰文反驳称“公务员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和市场基本不接轨。入职行政系统等于放弃了将来去市场生存发展的可能。付出这样的机会成本,按照公平原则和契约精神,政府必须制定科学的薪酬体系以保障他们的生存发展。GDP和通胀连年飞升,而部分地区公务员工资十年不涨,这合理吗?”
在分权制的背景下,不同地域的公务员收入差别巨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之所以公务员工资引发社会上的认知分裂,除长期积累的群体矛盾冲突之外,便是没有一个客观的事实来让人进行理性分析和对待。一直遮遮掩掩的公务员工资,可以说是促成这种矛盾的因素之一。广州这次即将出台的新《办法》不啻于是一剂粘合剂,这样的改革手段除可以强化人大的监督功能之外,也能有效化解人们对公务员群体的疑问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哪怕不能以此作为涨薪的依据和起点,至少可以满足公众对公务员钱袋子“透明化”的正当诉求。
事实上,包括公务员工资在内的财政预、决算公开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作为政府部门来说,需要用详尽、合理的数据来回应社会的质疑,“关门财政”和“天书预算”显然已经难再糊弄越发聪明和有参与意识的公众。而从化解矛盾风险的角度出发,老老实实、大大方方地将各项预、决算编制公之于众,也减轻了政府自身的道义压力,使自己不再烦恼于天下攸攸之口。
广州的新《办法》已一马当先,希望其它地方政府亦能效法。
■本报评论员张英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张英
编辑:苏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