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制度拯救上不起学的“熊孩子”
近日,连云港一学生因父母无力支付大学学费而把父母告上法庭。经法院调解,案件以孩子撤诉告终,但记者根据此事采访了多位连云港的父母,大家普遍的观点都是“法律是法律,父母是父母,只要有能力,绝不亏孩子”。(8月27日《现代快报》)
尽管这熊孩子的举动让人气愤,可是,在气愤之余,我们却要思考这样一个话题:他起诉的是父母,还是社会呢?
实际上,我们有救助制度,有助学贷款,有奖学基金,还有爱心人士。但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救助制度就真的完美了吗?救助之下,还是有上不起学的孩子们。我们的助学贷款真的就无懈可击了吗?依然有人在为贷款的事情奔忙。我们的奖学助学基金真的可以全覆盖吗?
其次,社会上还有一些爱心人士的助力,也让一部分孩子得以跨入大学的门槛。但是爱心不能替代无缝的救助制度。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完美的高层设计,让寒门学子上学成为一种权利,成为一种制度。上不起学的孩子们都有学知识学文化的权利。我们要让这样的权利依附于政府的义务之上,而不是单纯依靠爱心。
当然,我们的制度一直在前行,我们的义务教育也在成长。但是,如果有更好更完善的制度,让每一个上不起学的孩子们都能为今后的出彩机会,夯实自己能力的话,是不是更加美好呢? (郭元鹏)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郭元鹏
编辑:苏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