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给大学生恋爱下指标,荒唐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郭东阳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巢景欣 2013-08-27 08:33:00
时刻新闻
—分享—
  郭东阳
  
  上周末,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报到的日子,而就在3000名新生踏入校门时,一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上的海报“亮”了——它的第七条上写着:大学期间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8月26日《钱江晚报》)
  
  大学生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日趋成熟,谈恋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高校早已不再明文禁止,转而采取“不禁止、不鼓励”的中立态度。以笔者之见,对于大学生恋爱,高校中立即可,让学生“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这样的“恋爱指标”未免太荒唐。
  
  首先,它传递的观念是,恋爱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须知,恋爱固然美好,但它绝非大学阶段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为,恋爱需要缘分,而缘分这个东西不是想有就有的。如果学生笃信“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的宣传,在缘分未到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为恋爱而恋爱”,那就不是恋爱而是“练爱”了。如此“练爱”积累的不过是不负责任的感情经历,轻则消弱学生正确的婚恋能力,重则给学生造成难以修复的感情创伤。
  
  其次,它传递的另一个观念是,恋爱一次只是“保底”,多多益善,且要看淡结果。须知,真正的恋情应是双方确立关系之初就该把结婚、建立家庭作为目标,就该注重结果,把对方视为此生唯一伴侣。“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等于把恋爱与结婚割裂开了,只是强调了学生爱的权利,而忽略了学生爱的义务和责任,只是告诉学生应该通过“练爱”积累感情经历,本质上等于“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多次拥有”。
  
  再次,大学生虽然各方面日趋成熟,但毕竟还不够成熟、理智,尤其是大一新生。盲目地鼓励学生恋爱,容易使学生模糊恋爱与学业的边界,使其“热衷”于恋爱而淡化学业。同时,恋爱耗费的不仅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加重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严重的还会诱发犯罪行为。如果学生对于爱情没有明晰的认识,也容易出现未婚同居、堕胎、婚外恋等“过激行为”。
  
  对于大学生恋爱,高校该做的是进行有针对性的正确引导,通过开设《爱情与婚姻》选修课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婚恋观、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教育。如此荒唐的“恋爱指标”,还是省省吧。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郭东阳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巢景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