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尊重学生乃教育之魂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尹卫国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巢景欣 2013-08-16 19:40:24
时刻新闻
—分享—
  前些时候有报载,北京东城区教委曾在全区42所小学中开展德育调查,在“你心目中喜欢的老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的问卷中,42%的学生选择“尊重学生”,30%的学生选择敬业奉献,选择刻苦钻研和海纳百川的各占14%。教委认为,“尊重学生”超过“敬业奉献”,成为学生眼中好老师的新标准。
  
  超四成小学生把尊重学生视为“好老师”的首要标准,既表达了对自身人格与尊严受到尊重的强烈诉求,也反映了对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愿望与要求。
  
  信哉斯言,尊重学生就是强调师德至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就是育人,教书育人不能缺失师德,少了师德的教师,即便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再优秀也是不称职的,不可能被学生认可。
  
  尊重学生非常有利于孩子们人格塑造。教育的本质特征首先是培养学生独立、真诚、勇敢、刚强的人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追求真理,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做真人,真比什么都重要,一个“真”字涵养着教育的全部要义与元素。教学生求真,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以真教人,真诚待人。而当下不少孩子在人格塑造方面是存在缺陷的,自私、软弱、自主性与独立性差,有的上了大学仍然走不出父母的“襁褓”。这与重分数轻视人格培养的应试教育有关,也与教育主体与客体地位的不平等有关,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对客体的学生缺乏尊重与关爱,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存在的这种主客体关系的偏差亟待纠正。
  
  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彰显着对学生“人权”的重视。从幼儿园开始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体,需要得到尊重,但长期以来学校重视不够,原因首先是传统的“师道尊严”让教师产生居高临下管学生的意识与姿态。其次是应试教育以升学率评价与考核教师业绩的机制,“催生”教师不平等待人,对学习成绩好与差的学生有亲疏之分。
  
  尊重学生必须摒弃“精神惩罚”。如今体罚学生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精神惩罚”司空见惯,如冷落“差生”,动辄训斥、讽刺。不久前从媒体上读到,某校在填报高中时专门划出一条分数钱,分数不达标不允许报名,“差生”连读高中的报名权利都被剥夺。其实“精神惩罚”比体罚更伤学生的自尊与感情。
  
  尊重学生还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创新能力。与西方大学生相比,中国学子书本知识毫不逊色,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与中国学生的性格与人格缺陷大有关联,一些大学生人格不健全源于基础教育阶段人格塑造的“失误”与失调,小树不修枝,长大木弯弯。
  
  重视塑造学生人格是教育之魂,尊重学生的教育才有生机与活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尹卫国)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尹卫国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巢景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