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而不育”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微博 编辑:苏小莉 2013-08-12 10:25:14
时刻新闻
—分享—
  “目前中国教育还是一个不完整的体系,我们强调秩序和尊卑,强调对错和服从,我们只是在‘教’,而没有‘育’,教而不育,这抑制了孩子的创造力,使他们被动学习,不敢反抗权威,缺乏批判性和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当孩子们在美国留学中不能参与课堂讨论而着急时,我们需要反省的是自己。”
  
  近期在北京大学未名留学预科的课堂里,学生们自动发起的“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改变世界”的主题纪录片,为他们在北大的一年学习之路留下了见证和回忆,也使我认识到了中国教育问题的一大症结—教而不育。
  
  活动形式主要是通过短短4次课程,让50个学生在30天时间内形成四个学习型公司,再由学生自己竞选每个公司的董事长和CEO,公司的运营业绩是TOEFL和SAT分数,而家长则是股东,由他们自发召开股东会汇报经营目标和经营现状。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改善了和父母的关系,也和其他同学的内心连接形成了凝聚力。
  
  和传统的上课方式不同,我在课上习惯使用这样的表述,“这无关乎对错,这关乎你对自己的认知”,“你自己怎么看,你看到的问题和你解决的方案是什么”,“这是你的责任还是别人的责任,谁来担当”,“造句:我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目标,我已经改变的是……,我还想改变的是……”等等。因此当我在课堂上抛出这些问题时,学生们80%的时间都在了解自己、反思自己,他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发现解决方案,团队可以一起讨论和成长。同时,作为课程的主讲,我在课堂上没有讲一分钟的英语课程,但是通过将源于西点军校和GE的一套军队和企业管理模式应用到学生们身上,他们的英语学习效果放大了数倍。
  
  还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下“目标”两个字就坐到后排一言不发,等到第12分钟时,学生们开始意识到目标是自己的,自行组织课堂讨论,很多胆怯被动的学生也开始勇敢的站出来。最终形成了非常热烈的课堂学习氛围。哈佛大学的研究曾表明,犹太人习惯对已有的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并基于小组讨论进行重新解读,因此只占世界人口总数0.2%的犹太人,却包揽了20%的诺贝尔奖项。当我们的中学校长们沉醉于自己制定的考试制度、评分体系和学生遵守规则时,美国校长们却在鼓励孩子们探索。
  
  教育的重点应落在“育”字上,培育孩子自我挑战、自我激励、自我修正的能力,老师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起到点拨的作用。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能成为自主学习型的人才。如果我们只是在教,而不育,孩子始终无法脱离老师和父母的羽翼单飞,去承担社会家庭责任。
  
  作者简介
  
  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执行总裁
  
  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全球首次将企业间竞争的战略咨询应用于个人竞争领域,帮助数千名中国青少年进入美国名校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微博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