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投入39亿元新增学位5.6万个 永州教育扶贫让爱更“走心”

来源:红网 作者:孙洁 何琪 编辑:彭佩 2017-10-10 15:17:4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孙洁 通讯员 何琪

  贫穷是农村孩子的软肋,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农村孩子的渴望。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像祖辈一样,延续世代的贫穷和落后,湖南省永州市教育部门结合实际,创新扶贫模式,不仅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跟城市孩子同等的优质教育,还从各方面填补他们缺失的爱,重拾起自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这样一些数据,温暖又厚重:2008年以来,永州市投入近20亿元,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773 所,总投入占全省五分之一。2016年度全市贫困家庭学生获资助21.6万人次,资助总额2.08亿元;2017年,投入39亿元,新建71所学校,新增学位5.6万个……在这场教育脱贫攻坚战中,永州市教育扶贫工程几年如一日,上上下下都在致力于改善和扶助贫困学子的教育成才。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的集中就学,享受优质教育,使许多家长从照顾孩子的负担中解脱了出来,开始经商或进城务工。农村孩子们也由此走出山区融入城镇,眼界更加开阔,生活更加多彩。

  从2到102  贫困学子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今年秋季开学,永州市华阳学校迎来一批零陵区贫困建档兜底家庭的孩子入学。在这里,学费、生活费等这一切的费用都是全免。

  华阳学校是一所民办公助的寄宿制学校,来这所学校就读,每个孩子的生活费、寄宿费、保育及服务费、保险费、校服费、学费等加起来要12240元一年。这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困难,但是对当地贫困建档兜底家庭来说,这笔钱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曾经贫困农村家庭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漂亮校园环境,舒适的宿舍床铺,就因为四个月前的一个契机,成为了现实。

  今年5月,永州市、区领导干部前往零陵区邮亭圩镇调研教育扶贫工作时遇到了12岁的陶年妹和10岁的陶娟两姐妹。在她们很小时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是一名智障患者,没有劳动能力,家里也成为建档立卡社会兜底贫困户,全家靠低保维持生活。70多岁的奶奶送两个孩子读书,实在感到压力很大。

  在本该肆意享受快乐的年纪,她们却早早承担了生活的压力。望着两姐妹胆怯又满是憧憬的眼睛,大家心里五味杂陈。市、区教育局了解到这个情况,决定以零陵区为试点,把区内像陶家两姐妹这样的义务教育贫困学生集中起来,让他们享受最优质的教育。

  最终经过多番努力,9月开学,零陵区189个贫困兜底家庭中的102个孩子来到了华阳学校。学校通过减免学费和服务费等费用,每个孩子每年筹措5240元;而政府通过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公用经费、扶贫办贫困学生扶贫资金、A类兜底家庭低保资金、企业赞助、社会捐助、财政投入兜底等解决7000元/年。

  现在,包括陶家两姐妹在内的102名贫困学子顺利在华阳学校安了“家”。正值开学新生拓展训练,他们在活动中培养着自信,预热新的校园生活。

  “这些孩子们比较特殊,虽然内心中非常渴望与人交流,但大都非常内向,成绩也会比较差。我们把他们分散到不同的班级,还会安排老师一对一补课,让他们尽快提高学习成绩。”永州市华阳学校董事长唐湘旗说,孩子们来到这里,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只要安心学习和快乐成长。

华阳学校新生开学拓展训练。

  费用上的减免  饭碗里的关怀

  零陵区的贫困学子上学有了着落,永州双牌县同样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安下心去读书。

  双牌县是省级贫困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762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2017年,双牌县在国家“两免一补”的政策基础上,还出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子女教辅资料全免费、生活补助全覆盖等优惠政策。这对于家住上梧江乡新田岭村的蒋启荣老人来说,是今年最值得高兴的事了。

  因为家里穷,孙子很小时,儿媳就离家出走,儿子常年在海南打工,老伴因为中风行走不便。但为了让孙子接受好的教育,改变命运,已经不算年轻的蒋启荣咬了咬牙,还是在双牌县泷泊镇一小学旁租了间房子,接送孙子上下学。

  蒋启荣的孙子蒋博轩现在正在读二年级,去年,一个学期还得交一百多块钱的教辅资料费。因为没有寄宿,也不能享受国家每年1000元的生活补助。2017年开春,双牌县财政拿出两百多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补助,确保没有寄宿的贫困学生也能享受小学生1000元每年,初中生每年1250元的生活补助。

  现在蒋博轩上学不但不用交一分钱,还领起了生活补助。蒋启荣老人笑道,自己总算没有了那么多压力,孩子也可以安心学习了。

双牌县每个校门前都挂着“义务教育收费公示牌”。

  此外,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在学生的饭碗里得到了体现。为了让农村学校的贫困学生吃好,永州市教育局全力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省级试点之一的双牌县在每个村小都新建了食堂。泷泊镇尚仁里小学虽然不到一百个学生,但是食堂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每餐都保证孩子们能吃上三个菜。

  永州双牌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主任盘海军介绍,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有8176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受这个计划,补助金额是292万元。现在学生都是容光焕发、自信阳光,与之前营养缺失、畏缩自卑的形象判若两人。

  重拾生活美好  新环境点燃孩子成长信心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教育扶贫工程也让地处高寒山区的贫困孩子真正燃起了新的希望。

  现在正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读初二的赵贝贝,来自永州最偏远高寒山区之一的码市镇田沟村。她的父母在广东省打工,两个姐姐也已经外嫁,自己和外婆一起生活,偏远的居住环境使她与外界割裂了很久。

  “我觉得自己成绩不是很好,刚来的时候很是自卑,也不太和老师、同学交流。”赵贝贝这样说道。

  一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短暂的。然而有时候,恰恰是一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却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来到新学校的这一年里,赵贝贝逐渐融入了大家庭的怀抱。她从班主任老师的身上再次感受到了母亲的爱,从同学们的身上体会到了姐妹们的温暖。每天,她能按点儿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一年的时间,赵贝贝变了,笑容开始浮现在这个女孩的嘴角,自信和乐观重回她的内心。她成了老师得力的小帮手,成绩也突飞猛进,成了班上第二。

  “这边大部分高寒山区易地搬迁移民子女及边远贫困山区学生都是留守孩子,他们不仅性格内向,而且缺乏自信。” 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雷留涛说,从今年上学期开始,江华县教育局与中国社会扶贫网联合打造“自信教育”帮扶基地,积极推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

  华瑶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就是中国社会扶贫网“自信教育”帮扶基地。老师和志愿者对贫困学生在心理、学业等方面进行帮扶,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文学、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科技创新、瑶族特色文化等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培养特长,促进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

  “我能感觉到自己这一年来的变化,大家都说我变得开朗了。现在,我非常有信心去考一个理想的中学,然后再考一个理想的大学。”赵贝贝微笑着说。

  同样有着巨大变化的还有毕业于永州工贸学校的文治斐。他在今年上半年成为了道县晶辰电子有限公司的正式员工,包吃包住月薪3200元,俨然已经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可很难想到他只有17岁。

  “在毕业后能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我觉得很好,这样我还能照顾到家里。”文治斐说。现在的他还是有些腼腆不善言辞,但举手投足之间却充满着自信和底气。可观的收入,逐渐富裕的生活正是文治斐乐观自信的源泉,新的希望。

  永州工贸学校对接产业开展订单式教育,培养一人,脱贫一家,让在该校读书的贫困学子都能就近就业。2015年,永州工贸学校合作企业接受该校实习实训学生数达19200人,2016年达11925人,平均月薪都在三千以上,文治斐就是其中之一。

  “要把教育培训这项工作抓实抓好,让农村群众真正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晖首次调研全市教育工作时就强调,一定要把留守在农村的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和困难家庭的学生培训好,确保他们能够获得专项培训、获得就业机会。“这改变的不只是他们的人生轨迹,更是以星星之火,点燃了贫困家庭对生活的新希望。”李晖说。

永州工贸学校的学生在合作企业里顶岗实习。

  现在,回看永州各区县,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镇,最美的是校园,房子最好的是学校,全体教育人用心从各方面填补着孩子们曾经缺失的爱和温暖。在这些货真价实的“红利”下,贫困家庭的孩子眼里的“灰尘”被逐渐擦去,变得有了光彩。永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坤表示,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打赢这场教育扶贫攻坚战。

来源:红网

作者:孙洁 何琪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17/10/10/40443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