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生暑期实践聚焦祁剧发展 倍感历史文化魅影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丹 黄远发 邓崛峰 编辑:彭佩 2017-08-15 10:31:57
时刻新闻
—分享—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竹山村祁剧文化陈列馆。

实践团成员在采访祁剧团花脸艺人刘玉雄。

  红网时刻长沙8月15日讯(记者 周丹 通讯员 黄远发 邓崛峰)“有全国第二剧种之称的祁剧怎么就这样落寞无闻了呢?它还有再现‘祁阳弟子遍天下’‘唱不过祁阳’的可能吗?”……刚调研回校的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赴永州市祁阳县调研传统戏曲现状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团员们,在整理实践期间的调研成果时发出一连串感慨。

  8月1日开始,该实践团以“传承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阳祁剧”为主题,深入祁阳一周,遍访祁阳文化馆、档案局、竹山村等部门、乡村工作人员,调查祁阳祁剧的生存发展状况;走进祁阳唯一专业的祁剧团,对该剧团的历史演变、班子运行、演出交流和发展难题等情况进行了考察。

  团员们查阅相关档案了解到,政府相关部门其实已启动了“祁剧抢救传承发展工程”,建立了祁剧发展基金,组织专家学者编撰出版了《中国祁剧》等,还每年拨款30余万元给祁剧团作为运转经费,鼓励祁剧团与祁阳师范学校联合培养演艺人才并给予相关事业编制。

  与此同时,社会团体和个人也在积极推动祁剧的传承保护工作。据永州祁剧文化研究会会长介绍,祁阳竹山村正全力建设祁剧故里,期望将竹山村打造成一个融祁剧寻根、研究、展演、教学为一体的中国祁剧中心。

  祁剧的发展还是面临尴尬处境

  “祁阳祁剧正面临着三大困境:一是演出人员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难以满足祁剧演出要求,演出质量有所下降;二是剧目生产滞后,创作空仓,诸多传统剧目也由于口耳相传,无人整理剧本,以致年轻一代竟已不能知晓;三是观众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不容乐观,受新媒体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等的冲击,祁剧市场已无法追赶年轻人的步伐,而多圈束于从小在祁剧文化熏陶下的老人。”实践团团员们这样认为。

  祁剧如何破茧成蝶?

  “祁剧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在表演形式、唱腔形态和演出市场方面勇于创新和开拓。”知名祁剧编剧欧阳友徽之子、文化馆馆员欧阳阿鹏说。祁剧团前团长张巍耀则认为:“祁剧的发展应该紧紧依托于剧团,而一个好的剧团必须要有好的负责人和优秀的艺人。”

  祁剧培训班师傅、老艺人阳智忠也认为:“要想让中国祁剧真正的保护和传承下去,就必须积极培养接班人。”

  实践指导老师、省政府参事、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成松柳全程陪同调研考察,他认为,祁剧的传承和保护不应固化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圈养”保护的传统思维,而应积极促使其回归农村的根源,同时又扎根于当地历史文化,将其打造成祁阳乃至永州厚重历史文化的载体,创编出以周敦颐、柳宗元等为专题的剧本剧目,融特有文化于特色剧种,使祁剧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实践指导老师、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颜建华教授表示,为引导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关注,学院将每年组织暑期专业实践调研团深入田野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交付相关部门。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郑劭荣教授、王福雅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韩学君教授对学生的本次调研进行了随团指导。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丹 黄远发 邓崛峰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17/08/15/40446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