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校长讲述“我的新学期” 开“讲堂”聊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丹 何婉娜 贺勇 编辑:苏小莉 2016-09-20 17:15:10
时刻新闻
—分享—

雨花教育“校长(书记)讲堂”第一期主题活动今日举行。

  红网长沙9月20日讯 (时刻新闻记者 周丹 实习生 何婉娜 通讯员 贺勇)分享教育经验、讲述教育故事,9月20日,长沙市雨花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书记)、幼儿园园长集聚一堂,“回归原点看教育”,分享“我的新学期”工作经验,开展雨花教育“校长(书记)讲堂”第一期主题活动。

  “校长(书记)讲堂”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整体素养、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挥校长书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校际交流,促进均衡发展。“为什么分享工作经验取名‘讲堂’而不是‘论堂’呢?”雨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青春说,“取名于‘讲堂’主要是为了分享经验,搭建交流平台,探寻教育本质”。

  黎郡小学校长辛晓明、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翔贵、砂子塘东澜湾校长李湘纯、雨花实验中学校长熊一兵、砂子塘吉联校长朱鸿雁等分别分享了“我的新学期”工作经验。

  行政“双蹲” “蹲”出新内涵

  不管是晨诵午习,还是课堂课间,不管是教研活动,还是“二课堂”等时间里,新学期开始后,有一群身影总在黎郡小学的校园里穿梭。他们是谁、在做什么?他们是正在扎实落实学校精细化管理之“双蹲”策略的行政人员。

  “行政'双蹲'不是什么前所未有的新举措,但是在实践中我们赋予了一些新内涵。”辛晓明介绍,“双蹲”一是蹲年级,二是蹲学科。

  实行新策略,目的是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落实学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从安全管理,到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学生特色发展,行政人员按照自己的蹲点年级与学科,实施了解情况,督促落实之责。辛晓明表示“学校管理要以责任和奉献为基础”。

  针对蹲点所遇到的问题,黎郡小学不断进行讨论并拟出解决方案,在实践中逐渐养成了不断反思、总结工作习惯。

  队伍建设 凝聚教育之心

  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目前一校两址,有336名教师,其中104名校聘教师。

  拥有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好的老师是学校最乐意接受的,但是把教师招进来后,要怎样留住他们、培养他们,让他们安心工作,这对学校来说可是一项大工程。”刘翔贵谈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当前班主任工作的安排是很多学校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班主任工作要求高,压力大,待遇与付出不对称。

  为解决这一矛盾,在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每个班均配备一名副班主任,班主任请假时,副班主任顶岗。规定职责与具体要求,进行绩效考核。加快班主任梯队培养,完善激励机制。

  任课教师可以在正班主任与副班主任之间选择,学校师资队伍逐渐形成“人人可当班主任、人人争做班主任”的良好态势。

  刘翔贵感叹说:“管理要勇于创新,出题比做题更重要。”

  “树立教育行业的公信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部分。”刘翔贵还介绍,学校定期召开教师子女所在班级任课教师会议,研究培养方案和对策。在研究中,教师们更能深刻的体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内涵,这对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让教师处理好子女与学生、家庭与学校、休息与工作的关系。

  德育教育 加强学生素质培养

  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校园德育建设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位校长纷纷谈到了积极的文化建设和丰富的学生活动。

  雨花实验中学制定了“三一德育”的具体目标,让学生学会“做一名有责任感的中学生、做一名身心健康的中学生、做一名会学习的中学生。”

  熊一兵介绍,七年级新生入校后,抓住第32个教师节的契机和周边小学携手开展了“回归母校、感念师恩”的社会实践活动。“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学生自己动作做小卡片或者写信送给老师,深情的拥抱、真挚的问候,老师们感受到学生们的用心和感恩。“围绕‘三一德育’,学校还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群体性体育比赛、爱国教育等等,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增强团队意识,树立起‘忠恕’的校训”。

  砂子塘东澜湾小学制定的《砂子塘东澜湾小学一日常规》,从个人卫生抓起,如从简单的“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踩草地,不丢垃圾”等基本行为规范,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李湘纯认为:“对学生的培育是从强化常规和锻炼胆识两方面进行的。”

  开学之初,砂子塘吉联小学就组织学生与新疆63位小朋友开展手拉手活动、“小顽国大世界”系列暑假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汇报展、推行“小白鸽优+卡”德育评价新体系等等;新生“开笔礼”上,在“启蒙描红”环节时,一年级新生学写的是一个“人”字,朱鸿雁说:“学校的六年时光,不仅是学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做人,学做一个正直、高尚、有修养的人,有文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力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素质涵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丹 何婉娜 贺勇

编辑:苏小莉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16/09/20/40458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