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丁尧 报道
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岭头村位于雪峰山脉的西南端,由于常年交通不便,经济水平低下,这个久居深山的村子成为会同县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原有贫困户73户231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数的44%。自2018年3月份,湖南女子学院下派驻村帮扶工作到村后,工作队通过坚守初心,让这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发生深刻变化。
“一面旗”,在党旗下凝聚一股脱贫攻坚的强劲力量
帮扶伊始,村民群众满意率不足百分之六十,村党组织建设可谓软弱涣散。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摸底,工作队决定从抓党建入手,打响岭头村脱贫第一战。“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为加强帮扶村基层党建工作力度,工作队积极发挥高校党建优势,通过向后盾单位申请支持,帮助建立党员学习活动场所两处,以“五化建设”为抓手,购买了相应会议桌椅、电教设备、党员学习柜、学习资料等,确保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日常活动有规范固定的活动场所,确保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常开展。同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支部联谊共建”,“红色教育”韶山、花明楼行,芷江抗日战争受降馆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党员日活动,使全村党员群众党性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了更强大的信心。
如今进入岭头村,四处可见党旗和国旗高高飘扬,群众的精神风貌与以往不一样。村党支部正以党建为牵引,融合发展,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树旗帜、立标杆、做表率、主动精准对接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使村民树立脱贫的信心。“众人拾柴火焰高”,上下营造出扶贫攻坚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为扶贫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涵。
“一条路”,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驻村帮扶的第一年,岭头村跟外界相通的唯一一条道路还是一条泥巴路,百姓外出时,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帮扶人员经常需要穿着雨靴,翻山越岭,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另外一个组走访,最远一次,一天往返走了20多公里路。要想富,先修路。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积极争取,修建了岭头村历史上第一条水泥路。
经过2个月时间,一条宽4.5米,长1.8公里的水泥路就修建完成,岭头村终于结束没有水泥路的历史。三年以来,帮扶工作队聚焦岭头村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问题,打通制约山村脱贫的“最后一公里”。驻村帮扶以来,岭头村新建取水点、蓄水池2处,解决了全村自来水的问题;实现饮水问题全覆盖;实施农网改造升级,生活用电100%保障;实施村民户内线路改造,确保用电安全;4G信号实现全覆盖,各组居民集中点实现光纤信号全覆盖。
随着省道S343线的即将全面竣工,岭头村不仅实现了村组水泥路通达,而且实现了水泥入户路户户通的蜕变,岭头村的变化,由路而来。村寨面貌变美,农业产业变多,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更在不断增强。眼下,岭头村村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富”到“我要富”,都想乘着政策的春风,为建设美丽家园、为过上好日子而努力。看着村寨变化,听着村民谈到对政策的了解、对生活的规划,大家欣慰地感受到帮扶后的岭头村有了“我要富”的闯劲,岭头村的脱贫致富、全面小康之路已不遥远。
“一片园”,开荒发展产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中国百姓祖祖辈辈信守的生存方式,流传若干代人。自农村实行土地联产责任制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习惯于外出务工挣钱,使得相当一部分土地抛荒。
选择产业,要因地制宜。选错了项目,就是“瞎指挥”,效益不好,老百姓不接受,如何结合本村山林优势,发展扶贫开发项目,面临着种什么?谁来种?谁来管?如何精准发展致富产业,带着这些问题,帮扶工作队思考许久。
为此,工作队通过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外出考察,请专家到田间地垄实地调研,经过多方考察和科学论证,最终确定集中流转该村梦云山下200余亩荒山林地,以点带面种植优质杨梅果林,通过园地抚育、新建水塔、硬化便道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杨梅果园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村一品”杨梅示范果园。新栽杨梅需要2至3年才能挂果,为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工作队通过“杨梅+西瓜”的套种新模式,利用杨梅树行间空隙套种西瓜,不仅实现了长短结合、以耕代抚的目的,还让务工村民们增加了一份劳作的收入。
2020年5月初成功套种的1300余株西瓜苗,产量达4万余斤,为村集体创收约3万余元。除此之外,整个开发项目还通过引导村民山地实行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分红,将村民涉入产业发展之中,形成抱团脱贫新模式,预计丰果期,这初具规模的“一片园”将为村集体每年带来约100万元以上的收入。
“一群人”,缪力同心共筑小康
在脱贫攻坚的岭头村,有着这样一群平均年龄“80后”,全村公认的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在深入贫困群众走访中,他们从不畏惧山高坡陡、落石滑坡,永远是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产业果园里,无论是杨梅、西瓜还是蜜柚,他们永远是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与村支两委干部和村民群众一起劳作;在发展乡村旅游业上,他们选址征地建民宿,网络直播带货出发展。
如今,岭头村的民宿已在周边家喻户晓,成为辐射周边有名的“网红打卡点”,试运营的一年里为本村带来了10余人就业岗位与十余万元的收益。正是这“一群人”,他们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们正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谋划新发展,坚守初心,缪力同心带引导全村更多的“一群人”,全心投入探索一条资源变资本永续发展之路,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