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住优秀初中毕业生生源,贵州省黔南州某中学贴出“部分中考优生在其他学校就读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案例”,引发争议。近日,该中学办公室一名王姓老师回应称,当地已责令学校撤除上述公示材料,目前学校已整改完毕。
招生季到来,各学校在招生上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按理说,正常招生推介,学校就是要通过“讲事实、摆成绩、列数据”,将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地呈现给社会,争取家长和学生的青睐。该中学显然也深谙此道,然而在学校公示栏贴出“福泉市部分中考优生在其他学校就读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案例”,将相关学生的初中毕业学校、中考分数及名次、高中录取学校及2018年毕业时高考成绩等信息都“一网打尽”,即便说学生姓名的最后一个字被隐去,但还是明显不妥。
每年高考成绩揭晓后,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大数据”分析,以方便对比与其他学校在教学、高考成绩等方面的差距、得失,这是很正常的事,也能够体现出学校的责任感。但把这些“后台操作”以“到他校就读成绩不理想案例”的方式张贴出来,明显是不该有也不能有的“剑走偏锋”。从一所学校的价值观来看,这一做法既侵犯个人隐私,也透露出一种浓浓的幸灾乐祸之感,无疑有悖学校“教书育人”该有的公共形象。事实上,此事被曝光后,就有不少网友质疑该中学“拉踩别校学生”;其次,通过“贬低”其他学校和学生来抬高、放大自己学校的优势,这本身也反衬出学校的不自信。
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已责令相关学校撤除公示信息。但此事所反映出的一些学校在招生过程中的失范现象,还需有更全面的审视。根据当地媒体的公开报道,近年来该中学的优质生源流失形势“异常严峻”:福泉市中考排名前250名的学生中,留在福泉就读高中的,2011届156人,2012届103人,2013届88人,2015届67人,到了2016届就只有44人。于此可以说,学校“出此下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自身的招生焦虑。尽管此一做法不管怎样都难言合理,但一些学校招生“不择手段”的诱因,同样也应该被正视。
按照黔南州高中招生政策,都匀一中、都匀二中和民办高中可以面向全州招生,其余县(市)高中必须按服务区域招生,不得跨县招生。而该中学是黔南州福泉市唯一一所独立高级中学,仅能在福泉招生。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严禁普通高中(包含民办高中)争抢生源以及跨区域招生的行为。就此来说,该中学仅能在福泉招生,这符合政策的要求。但当地又明确两所公立中学和民办高中例外,这种状况到底是否符合规定,又是否是造成该中学生源流失“异常严重”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当地教育部门还宜有更严肃的调查,并就相关政策的差异化安排作出合理解释。
所以,此事既要看到涉事学校在招生手段上的欠妥,也要借此机会审视当地的招生环境。当招生政策的设计和安排,在落实过程中出现“扭曲”,就很有可能诱发一些学校在招生方式上“不按常理出牌”,并形成一种“恶性竞争”。如此事所反映出的,不仅可能加剧一些学校的招生焦虑,也对学生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波及到当地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