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颁奖典礼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晔 长沙报道
在刚刚闭幕的首届国际人工智能科学家大会(ICAIS 2025)上,一支来自中国湖南的创业团队——立理AI(LitLit AI)从全球101支顶尖科研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AI科学家挑战赛·文献综述赛道冠军。
在六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共同见证下,这支扎根湖湘的团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AI for Science(AI4S)领域的硬核创新力量。
此次举办的ICAIS 2025是全球首个聚焦“AI驱动科研创新”的标杆性盛会,由北京中关村学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西湖大学主办,芝加哥大学协办。大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科学力量,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等六位诺奖获得者出席并发表主题报告,为赛事注入了顶级国际视野。
作为大会核心赛事,AI科学家挑战赛下设文献综述、科研构想等四大赛道,其中文献综述赛道因需完整展现“检索-整合-写作”全科研链路,被视为衡量“AI是否具备科研能力”的关键场景。立理AI在这场学术竞赛级别的强对抗中夺冠,其科研工作流与输出质量已获得全球科研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
这支“黑马”团队背后,是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博士、欧美海归硕士及资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核心力量,其所属的赤道银河公司是一家始终扎根湖南的AI4S创业企业。支撑立理AI夺冠的底层能力,源于一套复刻顶尖学者工作流的完整科研体系,核心亮点集中体现在四大维度。

立理AI。
在架构设计上,立理AI并非简单的写作工具,而是模拟科研人员面对未知问题的系统性思路:从深度解析用户自然语言提问出发,启动全文级深度语义检索,突破传统摘要检索限制,精准捕捉论文核心信息;同时通过参考文献与引证文献双向拓展,实现“以文找文、越搜越全”的滚雪球效应,最终形成结构化认知图谱。
针对传统科研搜索的痛点,团队创新采用“大模型+引文网络”双轮驱动架构。由大语言模型智能体解析用户意图并生成精准检索式,再通过引文网络进行文献扩展与交叉验证,补全关键捡漏文献。
内置的7大专业搜索智能体则形成多专家协同模式,可覆盖主题探索、作者追踪等多元场景,输出的结构化文献集附带语义标签与证据摘录,为科研提供了可审核的知识基础。
“我们希望让AI成为重塑科研范式的第一生产力。”立理AI团队表示,此次国际夺冠只是阶段性成果,未来将在AI驱动构想生成、AI辅助实验设计、AI增强算法演化与AI原生成果汇编四大方向深化布局,从“文献工具”向完整的AI科学家基础设施(AI for Science OS)进化。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编辑:高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