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3日讯(记者 汪衡 任晔)11月12日,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青年论坛在长沙举行。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记者庄晓莹以《青年军事记者既是记录者,更是“边关月”和“万家灯”的桥梁》为题,分享了智媒时代下军事新闻人的使命与担当。
庄晓莹提到,智媒时代为军事记者提供了更强大的传播工具——从传统的话筒、摄像机,到覆盖全球的数字化传播平台,技术赋能让深藏边关、埋在训练场的故事得以被更多人看见、听见、记住。“这些平台不仅是传播渠道,更是连接边关坚守与大众关注的桥梁。”她说。
回忆2021年9月首次登上全军海拔最高的驻兵点“5592观察哨”的经历,庄晓莹印象深刻: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狂风如刀割般划过脸颊,冻僵的手脚迫使她每小时停下吸氧。而身边的老兵黄国忠却淡然一笑:“这条路我走了16年,每个山口的石头我都认识。”
采访结束时,黄班长托付道:“我马上要退伍了,你们的视频能让我给家里人看一看吗?”这句朴素的请求,让庄晓莹深刻意识到:“智媒时代讲好强军故事,不仅是传播技巧的升级,更是对每一份坚守‘被看见’的承诺。当镜头对准不为人知的角落,话筒递向默默坚守的身影,强军故事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庄晓莹强调,青年军事记者的责任不仅是记录,更要成为“边关月”与“万家灯”之间的纽带。“我们用脚步丈量边关冷月,用镜头传递万家灯火。当官兵的坚守被看见,当军属的牵挂被回应,军事新闻的价值便超越了单纯的传播,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任晔
编辑:高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