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俐(左二)与她所指导的学生(左一、左三)在实训基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长沙报道
三尺讲台,三十年坚守。一位商务英语教师的双面人生,在启智润心和求是创新中找到了完美平衡。
在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的演讲实训基地里,黄俐老师正专注地站在学生身旁,一边听着演讲,一边细致地指导着:从单词的正确发音,到句子的情感把握,再到台上的每一个手势和眼神,都反复练习,精益求精。这已经是她们连续第六个晚上备战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汗水浸湿了衣服,但师生的眼神却愈发清澈明亮。
“每个学生都有无限可能,我们要做的就是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焰。”黄俐说着,轻声示范了一个句子的语调,让学生的表达更具情感。几个月后,一名学生站上了全省一等奖的领奖台。
爱心育人,激发学生有生命力的东西
黄俐躬身于职业教育这片沃土已近三十载。近三十个春秋的坚守,她始终扎根教学一线,将自己最深厚的热情与智慧奉献给学生。她对职教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
“三十年来,学生们的面孔在变,但很多内在的东西是共通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是缺乏智慧,而是缺少一个发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尤其在外语学习上,容易缺乏自信。”黄俐感慨道。
黄俐回忆起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小何来自农村,英语基础薄弱,口语课上总是低着头,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她没有急于纠正他的语法和发音,而是用多年的经验与耐心与他交流,发现他的兴趣点。
了解到小何对新能源汽车有浓厚兴趣后,黄俐鼓励他以此为主题,准备一个简单的英文介绍。“我们就从你最喜欢、最了解的东西开始说,知识可以学,但热爱本身最有感染力。”
那一次,小何虽然说得磕磕绊绊,但终于抬起了头。
黄俐抓住这个微小的进步,当众表扬了他的“勇气”和“独特的视角”。“那一刻,我看到他眼里有了光。那种从怯懦到尝试的转变,是我三十年教学生涯中最珍视的财富。”
2024年,黄俐指导学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演讲赛项。备赛期间,她凭借多年积累的教学智慧,为每位选手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小刘逻辑思维强但发音不够地道,我们就重点进行语音语调的模仿训练;小李情感丰富但容易紧张,我就专门进行心理疏导和抗压训练。”
那届比赛,黄俐的学生一举拿下了全省一等奖。捷报传来,对这位深耕职教三十年的老教师来说,比奖牌更重的,是赛后学生发来的那条消息:“老师,谢谢您没有放弃我,我终于相信,我原来也可以很棒。”
毕业指导,耐心细致让学生受益无穷
毕业设计是职业院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重要环节。黄俐对此格外重视,她的指导以“耐心细致”著称,尤其注重将商务英语专业所学与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
学生小宋就曾深有体会。因为对毕业设计缺乏足够的理解,他在选题、素材收集、视频制作、说明书撰写、答辩等每个环节都充满了焦虑。
黄俐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状态,她做的不仅是专业上的“手把手”指导:从如何检索国内外文献、如何开展市场调研,到逐字逐句帮他修改英文版产品说明书的语法与表述;更重要的是情绪上的疏导与陪伴,一次次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帮他重建信心。最终,小宋的毕业设计成功获评优秀。
“黄俐老师,谢谢您的关心!感谢您深入和细致的指导,我一定会在今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出色的工作表现,来回报母校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看到这条真挚的信息,黄俐倍感欣慰,她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正是她三十年教学生涯中最为珍视的时刻——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守护了一个年轻人的信心与未来。
勤学笃行,凝练独树一格的教学风格
黄俐的课堂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复杂的跨境贸易流程变得简单易懂。这源于她多年来凝练出的独特教学风格。
“职业教育的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黄俐说。尽管从教三十年,她仍然保持每天学习的习惯,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学习跨境电商前沿知识。
2015年,跨境电商兴起,黄俐敏锐地意识到这将对商务英语专业产生深远影响。她自发学习平台运营、国际物流、海外营销等知识,并尝试将跨境电商实战项目融入专业教学。
2018年,人工智能技术兴起,黄俐又自发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知识,并尝试将人工智能理念融入专业教学。
“两次转型都很痛苦,但很有必要。”黄俐笑着说。如今,她开发的“商务英语翻译”“跨境电商英语”课程已成为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每年选课学生爆满。
黄俐认为,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艺术创作,“每节课都是一次创作过程,要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求是创新,开展跨学科学习与研究
在专业建设上,黄俐始终秉持求是创新的态度。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她牵头组建了跨学科教学团队,整合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三个专业的师资力量,开发了一系列跨学科课程。
“数字外贸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跨学科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能力。”黄俐说。她主持修订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因创新性地融入了专业数字化转型、跨境电商、岗课赛证融合等内容,获评省级优秀等级。
课程建设方面,黄俐创新性地提出了“模块化、层次化、项目化”的课程设计理念。她主持开发的《商务英语翻译》《跨境电商英语》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
“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教书育人的基础。”黄俐强调。她坚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近五年主持了3项省部级教研项目,发表了10余篇教研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反过来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专业建设,彰显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专业带头人,黄俐在专业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她主持开发了省级职业院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为全省同类专业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
“专业标准是人才培养的蓝图,必须紧跟行业发展前沿。”黄俐介绍,为了制定出既符合国际标准又适应本地需求的职业教育标准,她走访了珠三角地区几十家外贸和跨境电商企业,调研人才需求特点,确保了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黄俐主持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她通过师徒结对机制,培养了5名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其中2人在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俐无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带领整个专业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2021年和2024年,黄俐教学团队代表学校两度参加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一举夺得一等奖。
“比赛不仅是展示,更是学习的机会。”通过比赛,黄俐与全省同行交流经验,拓宽了视野,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赛后,她组织了多场分享会,将比赛经验和收获无私地传授给年轻教师。“职业教育需要团队作战,一个人的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
如今,黄俐依然每天忙碌在教室和实训室之间。她的手机里存满了毕业学生的照片,每当有学生传来职场喜讯,她总是笑得格外开心。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培养了多少获奖学生,而在于帮助每个孩子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黄俐说这句话时,眼里闪着光。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编辑:高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