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彭妙:红韵融思政 匠心育新人
2025-09-14 07:20:06 字号:

彭妙:红韵融思政 匠心育新人

红网时刻新闻9月13日讯(通讯员 李佳妮)在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的校园里,思政课教师彭妙有个特别的教学法宝——她总爱带着学生穿越湖湘红色历史与文化记忆,把思政课讲成了学生爱听的“身边课”。作为校级骨干教师、多次获评“优秀教师”的她,十年如一日扎根讲台,用湖湘红色故事与文化瑰宝当教材,用真心陪伴做纽带,不仅让思政课有了温度,帮学生找到了成长的方向,用平凡的坚守诠释着师德的模样。

图片 1.png

课堂时刻。

红色故事进课堂,思政课有了“烟火气”

“大家去过韶山吗?毛主席在家乡搞农民运动时,挨家挨户听意见、做记录,这就是‘实事求是’最朴素的样子。” 在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章节时,彭妙没有翻教材理论,而是掏出手机里的韶山老照片,给学生讲起了接地气的红色故事。她知道,对湖南的学生来说,湖湘大地上的红色印记最有感染力,与其让理论飘在空中,不如用身边的红色资源把它拉到眼前。

为了找这些素材,彭妙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跑遍了长沙党史馆、宁乡花明楼、汝城“半条被子”纪念馆等十几处红色场馆。她把收集到的故事分类整理,做成了一本红色教学笔记:讲“改革开放”,就穿插长沙经开区早期外贸企业“从零起步闯市场”的经历;聊“文化自信”,就分享湘绣、黑茶等非遗产品通过外贸走向世界的案例;谈“理想信念”,就提起抗战时期湖南商人捐物资支援前线的往事。

图片 3.png

比赛合影。

赛育人显担当,把湖湘文化“融进去”

今年,学校组织参加竞赛,彭妙主动承担了指导任务。一开始,学生们找不到选题方向,急得团团转。要么觉得红色主题太大,要么觉得专业相关的话题太普通,急得团团转。彭妙想起之前带学生去铜官窑研学的经历,就跟大家提议:“不如做铜官窑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外贸推广?既贴近我们的专业,又能把湖湘文化讲透,还能体现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

备赛的半个月里,彭妙陪着学生一起泡在研究里。比赛那天,学生们自信地展示研究成果,团队拿下了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我想感谢彭妙老师。她不仅教我们怎么搞研究、做展示,更让我们明白,湖湘文化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而是我们可以带着走向世界的宝贝。” 团队成员小胥说,现在他们还在跟铜官窑的文创企业对接,想把研究成果真正落地。

来源:红网

作者:李佳妮

编辑:戴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